江南体育官方网站体育锻炼的重要性精选(九篇)众所周知,体育从小学以来就一直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可见学校体育对学生的重要性。上好体育课能让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而这些不仅仅是学生对自己的要求,也是学校对学生的要求,同时也是社会对健康人才的要求。所以作为高中体育教师,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体育课对提高高中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性,要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重视他们身体素质、协调能力、意识潜能、运动技能等方面的发展江南体育官方网站。要用心设计体育教学,用心去教,这样高中生就会不自觉地爱上体育课,从而加强体育锻炼,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
体育锻炼表面上是为了强身健体,以提高身体素质为目的。其实,体育锻炼的作用不仅于此,它还能增强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提高反应速度,开拓思维和视野等。正如,约翰・格霄所言:“身体的健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精神的健康。”高中生正处于性格活泼好动、学习任务繁重的阶段,如果一直处在紧张的学习状态中,不但会影响学生的性格塑造,还可能会让高中生厌学、恐学,导致学习成绩的下降,反过来成绩下降又会使压力更大,如此恶性循环对高中生来说可能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所以高中体育教师要在具体的教学中,通过体育锻炼来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预防学生的心理疾病,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让学生学会宣泄情绪、缓解压力、消除疲劳,从而形成健康的心理。这样体育锻炼就达到了高中体育的教学目标,也能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调整自己的心态,治疗自己的心理问题,从而不断完善自己。
德国体育教育专家海克尔说:“体育课主要是教学生如何参加体育运动,并在此过程中利用各种可能性发展学生的个性。”在高中体育教学中,不但要保证学生有丰富的知识储备,让学生有健康的个性、心理,并能在学习、生活、工作的压力中很好调整自己,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重中之重。所以,高中体育教师在具体的体育教学中,要让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在体育竞赛、游戏活动中慢慢发现自己的个性,并通过反复的体育活动,起到心理暗示、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让自己的个性得到健康发展。学生的个性不但要靠自己在体育活动中努力去发现、去强化、去塑造,教师也要给学生心理暗示,并给学生适当的鼓励、表扬,让他们在与同学和老师的沟通中得到满足,从而增加自信,坚定个性。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个性是我们教师教学目的之一,也对学生以后的生活、工作大有裨益。
高中生面临的学习压力可想而知,所以他们把更多的时间用来学习和复习,而把体育锻炼抛在了脑后。其实,这对学习繁重的高中生来说是相当不利的。没有合理的放松、锻炼机会,在紧张的学习状态下,学生不但身体吃不消,学习效率也会大大下降。作为高中体育教师,我们一定要让学生在繁重的学习压力下、紧张的备考状态下,不忘锻炼。要让学生明白适当的体育锻炼能消除疲劳,提高脑力工作的效率。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一个人的生命在于运动,合理的运动不但不会影响学习,反而会让学生放松心情,提高学习效率。
摘 要:当代大学生在受高等教育阶段开始呈现出身体素质下降、心理疾病凸显等问题,而体育锻炼对促进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各高校体育教育教学需要通过深化改革来提高大学生锻炼行为.本研究认为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会受到锻炼态度的影响,笔者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梳理编制出《大学生锻炼态度量表》和《大学生体育活动等级量表》,以江苏省7所高校900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利用上述两个调查问卷对其进行测查.
当代高校体育教育工作中十分重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学术界相关研究结果显示,体育锻炼对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健康水平稳定提升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如何引导大学生在受高等教育阶段更加积极、主动的去参与体育锻炼活动,是当代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在该轮教育教学改革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大学生个体对体育锻炼活动持有的态度会对其参与性产生影响,再加上大学阶段是学校体育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最重要的阶段,所以关于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受体育锻炼意识影响的研究,可以为大学生身心素质的健康发展提供重要的策略支撑,使大学生在受高等教育阶段可以形成良好的终身体育意识.
使用笔者编制的调查问卷对9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在《大学生锻炼态度量表》编制过程中,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将其分为行为习惯、目标态度、行为认知、情感体验、主观标准、行为控制感、行为态度以及行为意向等8个分量,并采用单独计分的方式来确保问卷调查结果的有效性,分值与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各维度上呈正比关系,分值越高,则证明大学生在该维度上积极性越高.《大学生体育活动等级量表》的编制,主要是为了对江苏省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进行定量分析,其中包括锻炼强度、频率以及时间等3个分量.最后使用计算机软件EXCEL和spss13.0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如表1所示,在接受问卷调查的900名江苏省高校大学生中,从整体情况上来说体育锻炼态度的得分均高于平均分,除了行为控制感这一分量上的得分较低外其他分量均处于较为优秀的水平,可以充分说明江苏省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情况十分优秀.
男生无氧运动锻炼频率高,非常缺乏有氧运动,女生锻炼程度严重不足[1].如表2所示,在接受问卷调查的江苏省7所高校1000名大学生的数据统计结果可以发现,除目标态度、行为习惯以及行为控制感等分量中男女大学生无太大差异外,其他5个分量调查结果上均具有十分明显的差异,并且可以确定男生在行为态度、行为意志、情感体验以及行为习惯等分量上的得分明显高于女生,在认知维度这一分量的得分上可以看出女生的发展水平高于男生,可以说性别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具有差异性的体育锻炼态度.
如表3所示,在接受问卷调查的900名江苏高校大学生中结合不同年级对其进行分析,其中不同年级大学生在行为习惯、情感体验以及行为控制感等分量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其大二学生的行为习惯、情感体验等分量的得分要远远高于大一学生和大四学生.大二学生在行为控制感分量上的得分明显高于大一、大三以及大四学生,通过对这组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大二学生的锻炼态度是四个年级中最积极的,建议高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中要将大二体育教学改革作为重点,有利于在该阶段培养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意识.
如表4所示,本文在调查研究中着重对不同性别大学生的锻炼行为差异进行了分析,男生的锻炼时间、强度以及频率等方面与女生锻炼行为存在十分明显的差异,说明性别是影响江苏省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一个关键因素.
如表5所示,不大一、大二、大三以及大四学生在体育锻炼行为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其主要体现在大三学生的锻炼时间高于其他年级学生,大四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是四个年级中得分最低的,大一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得分也处于较低的水平,大二学生是四个年级中体育锻炼强度得分最高的.这组数据可以充分说明大二阶段对促进大学生锻炼行为有着重要作用,高校体育教育教学中如果可以充分利用大二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优势,结合学生需求来对大二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意识培养,则可以帮助每一个大学生在大二体育教学中培养出良好的体育锻炼意识,对提高学校体育教育成果有着重要作用.
利用《大学生体育活动等级量表》进行调查研究可以发现,在江苏省7所大学接受问卷调查的1000名大学生中,大学生锻炼态度的总体得分情况明显高于平均分,说明江苏省大学生在受高等教育阶段具有十分积极的体育锻炼态度,大学生群体精力充沛、课余时间较多,并且其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到体育锻炼的积极作用后,会形成十分积极的体育锻炼态度,这也是本次问卷调查研究中大学生锻炼态度总体得分水平较高的主要原因.总体来说,当代大学生的锻炼态度基本都保持在一个良好的水平层次,但是在问卷调查中发现江苏省大学生在行为意向、行为控制感等分量上的得分较低一些,而这两个分量主要是为了测量大学生是否有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意向,同时也能反映出大学生个体对体育锻炼行为难易度的认知状况,而通过数据可以反映出江苏省大学生在这两个分量方面上的得分较低,说明江苏省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活动并不是受到内在动力因素支撑,并且很多大学生都对体育锻炼活动自身缺乏兴趣和积极性,如何解决江苏省大学生主动锻炼意识差这一问题,是当前江苏省高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中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
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可以发现江苏省高校900名大学生,男生的体育锻炼态度要比女生体育锻炼态度的得分要高一些,其主要体现在男生的锻炼态度分量总分上要明显高于女生,并且证明了男生和女生对体育锻炼的认知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导致高校男生与女生在体育锻炼态度方面出现了一定的差异.因此,针对这一问题要求江苏省高校在体育教育教学改革中,要制定更为科学、完善的策略及措施来对女生体育锻炼情况加以干预,在体育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要兼顾不同年龄段女生的生理需求,这样才能帮助每一个大学生女生在受高等教育阶段都能深入了解体育锻炼的益处.
江苏省高校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会受到年级的不同而存在一定差异,大二学生在行为习惯、情感体验等分量的得分上要明显高于大一、大四学生,在行为控制感方面的得分上也要比其他几个年级高出很多,通过上述数据可以说明大二学生是高校大学生各年级中锻炼态度积极程度最高的.本文认为大一学生刚刚进入大学校园,其需要较长一段时间来适应崭新的学习生活模式及环境,再加上学生在高中体育教育教学中缺乏对体育锻炼意识的培养,在应试教育弊端的影响使大一学生很难树立良好的体育锻炼意识,因此,大一学生需要一段时间来不断适应新的生活节奏和体育教育模式,并且在大二学年开始表现出对体育锻炼极强的参与热情.大三、大四是大学生受高等教育阶段接受专业知识最繁忙的一个阶段,大三、大四学生的学习压力和就业压力将会不断增大,并且一些高校在大三以后将公共体育课取消了,所以大三、大四学生在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下使其锻炼态度不断下降,尤其是大四学生在面临当前毕业生就业市场就业竞争激烈的影响下,使大四学生更专注于寻找毕业后的就业方向,使大四学生很少有精力、有时间去参与到体育锻炼活动中.
通过问卷调查结果可以发现女生在锻炼强度、锻炼频率以及锻炼时间等方面均不如男生,并且这一研究结果与学术界大量研究成果均达成了一致,女生在高校体育教育教学中由于受到心理、生理方面的双重影响,使很大一部分女生在体育课堂外都难以保持良好的体育锻炼行为,要求江苏省高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中要高度重视这一问题.
通过上述问卷调查结果可以发现大二、大三学生在体育锻炼行为方面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大一、大四学生在体育锻炼行为方面的得分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层次,其原因与不同年级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方面基本一致,大一学生在进入高校后需要重新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和体育教育模式,大四学生受到就业压力和专业课程学习压力的影响,使大四学生在主观上缺乏对体育锻炼行为的积极性,再加上大四阶段的实习、考研、联系就业以及同学聚会等方面,都对大四学生在体育锻炼行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锻炼强度、锻炼时间以及锻炼频率等都是衡量大学生锻炼行为的重要指标内容,其中通过对大学生锻炼强度的分析可以发现其容易受到锻炼态度的影响,大学生对体育锻炼活动持有感兴趣的、积极参与的态度,证明大学生在参与体育锻炼活动中会给其带来愉悦身心的情绪方面体验.因此,大学生积极的体育锻炼态度可以使个体在体育锻炼行为中不容易产生疲惫感,并且可以承受相对较大的负荷,使很多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之余积极参与到体育锻炼活动中.锻炼时间可以反映出大学生在参与某项体育锻炼活动中的积极性和坚持性,大学生对体育锻炼持有积极的、主动的态度,则证明其对体育锻炼活动具有越高的喜爱程度,同时也反映出大学生在从事一项或多项体育锻炼活动中的坚持性越强,使大学生会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来积极参与到体育锻炼活动中.
本研究使用问卷调查法对大学生锻炼行为受体育锻炼态度的影响开展了专项研究,通过对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的研究可以对其锻炼行为进行预测,所以当前江苏省高校在体育教育教学改革中可以利用该方法进行预测,为体育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探索出一条更为宽阔的道路.
(1)聂环玲.身体成分与运动能力的相关性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片),2014(01).
(2)罗雅莉.大学生锻炼态度与自我概念、锻炼行为的关系性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0(1).
自我锻炼能力是指学生在无老师的情况下完成练习任务和进行身体锻炼的能力,是对学生锻炼的自觉性、锻炼的目标程度、锻炼的内容和方法以及独立处理锻炼中出现问题的能力的综合评价,是学生自主性的体现。体育教学不仅要重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更应该注重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和习惯的养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逐步学会运用所获得的体育知识和锻炼方法自我锻炼,为终身体育锻炼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引导他们根据教师安排的内容,自己归纳技术要点、重点、难点,自行选择练习形式和练习方法,自我调控运动负荷。同时,教师在教学上适当的给学生“自由”的运动空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自行组合或个人自练,在练习中多给学生发挥的余地和自我表现的时间,使学生对学习产生,逐步具备自学、自练、自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许多学校的体育教育,仍然停留在老的、旧的模式当中,只注重形式,不注重效果;只注重外表,不注重实际。绵羊式教学一览无遗,忽略了大学生自身兴趣和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严重地违背了教学规律。在体育教学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体育教学必须要以“健康第一”为教育理念,以兴趣为突破口,以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为根本目的,建立终身体育锻炼思想。
目前,大学生普遍不够重视体育课,缺乏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对体育的重要性及体育锻炼的目的、方法缺乏足够的认识和理解。使得自我锻炼的能力低下,导致他们多数采取应付的方式接受体育教育,轻视体育课,漠视体育锻炼。认为自己是大学生就没有必要锻炼了,对自己没用,体育课可有可无,只要按学校的要求过关即可,认识不到自我锻炼的重要性。
大学生的家长普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龙成凤,所以,总是希望孩子把时间用在学习上、交往上,没有必要进行体育锻炼。体育教育没有被认为是培养学生的一种手段。根本认识不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体育锻炼对大学生今后工作与生活的影响。而社会的影响也客观存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终身体育锻炼的思想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而学校体育是培养大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重要场所,是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环境,树立终身体育观念;培养兴趣、养成习惯、掌握技能的主要阶段。要让大学生清楚地认识到体育锻炼对自己一生的重要性,懂得充分利用学校体育教育的资源以不断提高自我锻炼的能力,为今后的体育锻炼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明确大学体育的目的,转变学习态度,使体育锻炼成为大学生自觉的行动和未来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充分的挖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内在乐趣,无论是讲解、示范,还是组织教学,都要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运动中充分表现出自己的运动才能,感受到参加运动给自己带来的益处,从而激发对体育运动的喜爱。培养体育兴趣,养成自我锻炼的习惯,是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目标。
课外体育锻炼是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的一种自发或自觉的进行体育锻炼的行为,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它比体育课的锻炼效果更好,也更有推广价值。体育课往往侧重于运动技能的教学,而课外体育锻炼来自于学生的个人兴趣,是一种积极主动的锻炼行为。因此,课外体育锻炼与体育课是同等重要的,学校要加以积极引导,使学生获得全方位的发展。
本文以市一中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现状为研究对象。其中一年级男女生各30人,二年级男女生各30人,三年级男女生各35人。
1.文献综述法:通过查阅学校图书馆、中国期刊网收集与课外体育活动有关的书籍、资料和期刊文章。2.问卷调查法:对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一共发出问卷300份,回收289份,回收率为96%;其中有效问卷280份,有效问卷率为96%。其中男生150份,女生130份。
市一中为重点中学,学校开设了很多体育项目,内容也十分丰富,在体育课堂上学生的选择空间较大,像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等常见的运动项目都具备。学生可以按照个人兴趣去选择去参与,但是各运动项目的场地以及相应的设施还不够完善。通过调查了解到学生每周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次数,见表1。
对影响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因素进行调查问卷之后可以看出,影响其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有“运动技能欠缺”、“运动场地器材不足”、“学习压力大”等。另外,很多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不明确,这是影响他们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直接原因。再者学校在体育设施和体育器材等方面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锻炼需求,使学生逐渐失去了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兴趣。尤其是女生,往往将主要的精力放在了对文化课的学习上,在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上没有保证。
通过调查发现,在对体育锻炼项目的选择上,男女生具有较大的区别。男生往往以三大球为主,女生则更愿意参加排球、乒乓球、健美操等运动项目。另外她们往往对场地和运动器材的要求较高,希望参加能够控制运动量而且对形体的发展也有利的项目,男女生的这种选择差异来源于他们的心理差异。此外,中学生参与田径项目的积极性不高,田径项目很少有人问津。见表2.
通过调查发现,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动机涵盖了很多方面。有的是为了增强自身的身体素质;有的是为了休闲娱乐、调节情绪;有的学生爱好某种体育项目;有的学生是为了增进与同学或朋友之间的友谊,以一种消遣的方式来进行体育锻炼等。另一方面,男女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动机也存在着差异。此外,60%以上的学生是为了缓解学习压力,达到放松心情的目的。
通过对课外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调查我们发现,男女生在课外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方面有着不同的认识。男生普遍认为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很重要或比较重要,认为不太重要的人数与女生接近,而女生认为不重要的人数比男生多。这样一来,在课外体育锻炼活动中,往往以男生为主。影响女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因素主要有:害羞、怕苦、怕脏、怕累。有的女生意志品质较差,自信心也不强,在体育锻炼上的参与度很低。另外,女子生理周期变化也是影响女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重要因素。因此,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设专门的体育知识讲座,使学生真正认识到锻炼身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1.中学生在课外体育锻炼的认识和实践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有一部分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加课外体育锻炼,还有一部分学生是被动的参与课外体育锻炼。2.课外体育锻炼的形式多样,内容也比较丰富。但是很多学生在锻炼时缺乏系统的计划和科学的安排,比较随意,也很盲目。3.增强自己的体质、掌握相应的运动技能以及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是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主要动机。
课余体育锻炼是学校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培养大学生的体育意识、兴趣、能力、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是学校贯彻实施全民健身运动的重要表现,也是学生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实现学校体育向终身体育过渡的重要桥梁。师范类大学生作为现在的学生,未来的老师,对他们课外体育生活状况的调查,不仅具有现实的意义,而且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通过调查研究,可以使我们更加客观地了解师范类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状况,探索当前影响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
本文采用了文献资料法,调查问卷法,数理统计和逻辑分析等方法,首先进行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检索,拟定了题目,并制定了调查问卷,在遵义师范学院大一至大四的全日制本科学生中随机选取了20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200份,收回200份,其中有效问卷190份,有效率95%。并对所得到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和逻辑学分析。
本文把课余体育锻炼理解为大学生在体育课以外的课余时间进行的体育锻炼活动。在这一划分的前提下,把调查内容分为课余体育锻炼的参与率、频率、时间、项目、方式、场所、兴趣、影响因素等几个方面。结合调查所取得的来自我院大学生的第一手资料,对我院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现状作一分析。
从表1可看出,有63.8%的男生和46.5%的女生对课余体育锻炼很感兴趣和较感兴趣。但对锻炼很感兴趣的女生却大大低于男生,对锻炼不感兴趣和毫无兴趣的女生也达到了20.1%。说明多数大学生对体育锻炼有兴趣,这是我们发送和促进我院大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积极因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有重要影响,与学生体育需要密切相关,激发大学生的体育需要,是培养他们体育兴趣的重要前提。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运用体育运动自身的特点和魅力吸引学生,另一方面则要加强学生对体育与个人发展、与社会未来发展重要性认识的教育。
由表2表明,男女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动机都基本一致,他们的动机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层次的,对体育锻炼有较正确的主观认识和积极态度,排序列前的是娱乐、健身、放松、应付考试和社交,其中娱乐(玩得高兴,心情舒畅)、健身(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放松体育活动成为我院大学生的3种主要动机。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对课余体育锻炼认识不足,他们主要是为了应付考试及格、体能测试达标等。
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分布较广,从早到晚都有人参加体育活动。调查结果表明,最集中的时间段是上午16:30~18:30(53.7%),这段时间是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最集中的,这是因为很多学生这个时候才放学,上完了一天的课去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一个很好的选择。早上8:00以前也有一部分人参加体育锻炼,但比例不是很大,他们认为这个时间适当的一点体育锻炼可以让人很有精神,从而为一天的学习打好精神基础。上课期间(8:00~12:00、14:30~16:30)也有一部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这部分学生主要以没有课的学生为主。此外,有4.3%的学生选择晚上21:00以后锻炼,这一时间运动的学生有刚刚上完晚自习的,也有白天没有时间参加体育锻炼,他们的运动持续时间不长,内容以健身、健美、跑步为主,他们认为这个时间段参加体育锻炼既可调节学习、缓解一天的疲劳,又有助于休息。
问卷所列的10个可供选择的锻炼项目中,选择率列前的是球类项目、健美操、爬山等。男女锻炼项目性别差异不是很明显,表现出一定的集中趋势。男女共选的项目有4项:篮球、羽毛球、爬山,但选择的顺序不一样,男生更多地参加篮球、足球等对抗性强活动量大,且有身体直接接触的集体项目,这也从一定程序上表现了男生的性格特点。而女生主要参与羽毛球、乒乓球等有一定活动量、对抗性弱,且无身体直接接触的隔网类项目。由于羽毛球不易爱场地所限,且作为一般性练习,技术动作又较易掌握而被多数人所喜爱,男女发生都有三成左右的人选择证明了这一点。健美操由于其项目特点也使30%的女生选择了该项,这也反映了男女生在体育需求上的差异。调查结果显示我院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爬山这项新兴的、面向大自然的户外运动深受我校大学生的喜爱。这是因为我院具有很好的区位优势,我院旁边是三阁公园,距离红军山、金鼎山等地方也不远,所以这项运动越来越受我院学生喜爱。
在活动频率方面,总体上每周锻炼1次和2次的学生居多。男生的活动频度要高于女生,大多集中2至3次。上述结果反映了我院大学生总体上对课余体育锻炼具有积极的行为表现,大多数生在课余时间均有机会进行体育锻炼。但锻炼量不够充足,尤其是女生无论是锻炼次数,还是锻炼持续时间,这一问题显得更为突出。由此看来,目前应在提高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参与率的基础上,重点是设法增加他们的锻炼量,特别是解决女大学生的这一问题更为迫切。
在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主要活动形式上,与固定的同学、朋友一起活动和随意组合的小群体活动,是我院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两种主要参与形式。排名第三的是班集体活动,说明很多同学是愿意在集体的氛围下进行活动,所以可以加强这方面活动的开展,以提高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场地设施对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影响很大的,我院拥有400m标准田径场一块,足球场一块,室外篮球场9个,体育馆一座,其他体育活动场所很有限,还有就是学院目前建设发展较快,规模越来越大,所招收的人数也越来越多,但相应的运动场地、体育设施却达不到要求,这就造成了我院“人多地少”的局面,导致了体育运动设施的缺乏,所拥有的场地设施也会与学生的兴趣有矛盾等,使得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去处非常有限。调查结果表明,体育场地设施是目前影响我院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首要因素(占44.92%),也是造成我院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频率较低的重要客观影响因素之一。
“没时间”是影响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重要因素,低年级的学生普遍反映,文化课安排的太多太满,还要应付如英语四六级、计算机等过级考试,让他们感到应对很吃力,课余根本就没时间考虑课外体育锻炼。而大四的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频率也相对较少,这是因为,虽然大四的学生课比较少,但马上面临毕业、找工作等许多问题,还要参加各种培训班,如考研、公务员等,也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课外体育锻炼上面。还有的原因是,部分学生在外当家教、做兼职等,把能用的余暇时间都排满了,也只能把参加课外锻炼的时间给用掉。
由于锻炼场所有限,锻炼意识、方法和指导锻炼的知识、能力不足等,导致很多学生没有课外体育锻炼的习惯。在问到“如果要改变你不喜欢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状况,那条措施可能对你有帮助”?选择“由体育老师统一组织或由学校或院系统一安排活动时间”的同学最多,说明课外体育锻炼要成为学生一项经常性的体育活动,依靠学生自身的意识还是很难实现的,学校(院、系)的组织、引导是重要影响因素。
调查问到“你认为大学体育课教学对你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有帮助吗”?回答有的同学占了五成以上,这说明体育课对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影响还是很大。在问到“在参与课外体育锻炼方面谁对你的影响最大”?回答“朋友”与“同学”的最多,占六成以上,这表明: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行为主要取决于周围环境对他的影响。课堂教学对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行为主要取决于周围环境对他的影响。课堂教学对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影响只是是技术学习上的,尽管体育教师与所选他这门体育课的学生相处会有很长的一段时间,但在参与课外体育锻炼这方面对学生影响最大的仍然是同学和朋友,教师在这方面的影响力很有限,这应该引起广大体育教师的重视。
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时,认为一年四季没有明显区别的学生占了四成左右,这部分学生就是养成了良好的体育锻炼的学生。还有部分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时间比较多的是,体育考试前,校、院系运动会前,说明集体荣誉会吸引一部分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体育考试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强制一部分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但这只是手段。
对课余体育锻炼项目的选择,男女生有明显的性别差异,男生倾向于参与对抗性强的集体项目,女生偏向于参与对抗性较弱、体能消耗较少的个人项目没有时间、缺乏场地设施、没人作伴、没有锻炼的习惯以及怕累、懒动是影响我校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五大主要因素。部分学生在课外体育锻炼方面,自我锻炼的能力差,有一定的依赖性。体育课堂教学除了传授给技术以外,的信息、知识非常有限,包括体育教师在内,对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影响都很小,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院学生参架课外体育锻炼。课余体育锻炼已经成为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课余生活的重要活动方式之一。
加大对体育课程的重视程度,通过思想教育让学生对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有良好的认识,从终身受益的点出发,同时应科学引导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加强课外体育活劝的组织、辅导,引导学生合理安排业余生活。同时,发挥我院体育专业学生的优势,多开展小型多样的单项竞赛活动,使不同兴趣的学生都有参加的机会和发挥的余地,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学院应提供专门的经费用于场地设施的建设,为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条件。
[1]黄松峰,福建师范大学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福建体育科技,2004.23(6)。
[2]赵辉等,高校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影响因素分析[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05.16(1)。
[3]王华倬等,我国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5(1)。
[5]张俊英,影响大学生课外参加体育锻炼因素的调查与分析[J].山东体育科技,2002.24(1)。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民营企业不断壮大。企业职工的业余生活不断丰富,参与锻炼的人数在不断增加。目前我国对中小县市民营企业职工体育活动研究相对较少(尤其是城区周边企业)。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宁乡县民营企业职工体育锻炼现状进行分析,得知:民营企业职工体育锻炼不够重视,运动时间相对不够,且男女差别不大;场地设备缺乏、锻炼时间不够、在学校没养成锻炼习惯等是影响其锻炼的主要原因。
民营企业(简称民企)是指个体、企业和企业控股或由其运营的各种组织形式的企业, 一般由非政府投资创办的企业,由国有和民有两部分组成。职工体育是指在工商、企事业、机关、团体等单位中开展的体育锻炼活动,其目的是提高职工健康水平,调节情绪,增强对各种环境的适应能力和防止职业病。锻炼形式是以职工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和符合职业岗位劳动特点的各种有益于健身和娱乐的锻炼项目为主[1]。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江南体育官方网站, 人们开始越来越关注身体的健康。宁乡县作为长沙市周边的城市,政府部门为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大力引进外资,从而使宁乡县目前的民企也越来越多。相关文献资料显示,合肥和郑州两地的民企体育活动开展较好,这是由于这两地处于经济发展相对稳定的状态,加班加点的情况相对较少, 所以民企职工的作息时间规律无太大变化。[2]而宁乡地区这几年处于飞速发展阶段,企业职工的工作压力增大, 使其作息时间无规律, 从而身体状况也随之受影响,再加上民企职工对参加体育活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企业厂区体育场地与设施不足, 对企业职工的身体锻炼方式的多样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所以,加强民企大众体育宣传力度是有必要的。
对职工锻炼场地、目的、锻炼方式、企业主管部门对职工体育锻炼的支持情况等进行设计问卷。对管理者及职工采用现场发放,当场回收的方式发放问卷,回收率78.8%,其有效回收率为93.3%。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颁布实施,对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指导和推动作用。宁乡县民企职工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了解状况不容乐观,调查表明,仅有6.1%的职工知道并了解《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而大部分职工仅仅知道, 甚至有39.5%的职工都不知道,男女没多大差别。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企业职工体育意识和其在社会体育实践中所处的地位不相符合,这一现状若不及时予以改变,会给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造成一定的阻碍。
宁乡县企职工喜欢体育锻炼最主要的原因是强身健体和兴趣爱好。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越来越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人们选择适合自己身体状况的体育项目进行锻炼。因为职工在体育锻炼中不仅获得了身心健康, 而且增进了与同事间的感情以及与领导间的沟通,职工之间的兴趣增大[3],企业职工对体育锻炼也有了更好的认识。宁乡县民企职工认为体育锻炼比较重要(约占调查人数的53.7%)比认为不太重要和不重要(约占调查人数的26.9%)的多两倍,男女职工在对体育锻炼的认识上无明显差别。这一结果说明宁乡县民企职工大部分对体育锻炼有较好的认识,对身体健康是较关心的。可见,体育锻炼在民企职工心目中占重要地位。
体育锻炼意识是人类意识的一个内容, 它是客观存在的现象在人脑中的反应,是人们在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强身健体为主要目的的体育活动中自觉性、目的性、计划性和社会性的表现。体育锻炼意识包括人们对体育的认识、对体育锻炼的态度和情感以及体育锻炼行为的调节[4]。2.2.1 民营企业职工参加体育锻炼的频度
体育锻炼频度是指单位时间内参与体育锻炼的次数, 是反映体育锻炼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研究分析民营企业职工体育锻炼的频度可以看出民营企业职工的体育锻炼意识和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情况。
宁乡县民企职工每周都参与锻炼的有117 人(约占总数的45.3%),且其中只有22.5%的调查对象每周锻炼3 次以上,还有8.5%的调查对象从不参加体育锻炼。在锻炼中的男女存在差异, 男职工每周3 次以上的(约占13.3%) 高于女职工(约占9.2%),从不参加锻炼的女职工的(约占5.1%)要高于男职工(约占3.4%),说明男职工参加体育锻炼的频度要高于女职工,可能是大部分的女职工要承担较多的家务劳动, 从而影响她们参加体育锻炼的频度。
不同年龄阶段的职工参加体育锻炼的频度也存在差异,30岁以下的职工每周参加体育锻炼3 次以下的明显高于31 岁以上的职工,而在3次以上的明显少于3次以下的职工,不参加锻炼的人数明显高于3次以上的职工。可能是由于30 岁以下的青年人交际较多,自由活动时间偶尔去锻炼几次。上网时青年人因为较喜爱的活动,从而减少了体育锻炼的次数,而31 岁以上的人,对上网的喜爱程度小于青年人,他们多将时间用于锻炼,以增强健康,而且他们深深体会到体育锻炼对健康的重要性。
宁乡县民营企业职工参加体育锻炼,每次锻炼时间为30 分钟以下的人数为124 人(约占调查人数的42.2%);每次锻炼时间为30-60分钟的人数为134 人,占调查总体的45.6%;每次锻炼时间为60 分钟以上的职工为36 人,占调查总体的12.2%,说明参与锻炼的职工半数以上基本上达到了锻炼所需时间, 不到一半的职工锻炼时间太短,需要延长。
男女职工在参加锻炼持续时间上存在差别, 每次锻炼持续30 分钟以上的男职(约占调查人数的34.4%)高于女职工(约占调查人数的23.4%),在30 分钟以下的女职工(约占26.9%)高于男职工(约占15.3%)。由于女性的特性是好静厌动,再者女性的力量等素质不如男性, 从而在锻炼时间上表现出了男性高于女性的特征,这一结果与资料显示基本相符。
体育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活动,人们在参与过程中会因年龄、性别、爱好等不同而选择不同的参与形式。宁乡县民营企业职工参与体育活动的形式首选是与朋友、同事一起参加体育锻炼(约占调查人数的59.5%),另外有16.4%的职工选择与家人一起参加体育锻炼, 只有5.5%的职工选择以单位组织活动的形式,6.5%的职工选择俱乐部的形式,而自主活动的约占2.6%,还有约9.5%的职工选择其他方式参加体育锻炼,说明宁乡县民营企业职工体育大都喜欢结伴而行。男、女职工在体育锻炼参与形式上基本一致,分别为男职工146 人(约占调查人数的49.7%),女职工148 人(约占调查人数的50.3%)。
运动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从事的运动所消耗能量的大小。本调查中锻炼强度是参照《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身体活动的激烈程度来确定的,其标准为:“全身微热”相当于轻度运动强度,“全身微微出汗”相当于中等强度,“中等出汗”相当于大强度,“大汗淋漓”相当于极重运动强度[5]。宁乡县民企职工在锻炼强度上存在较明显的年龄差别,在各种强度中,30 岁以下的人明显高于30 岁以上的人,尤其是高于40 岁以上的人。从轻强度到极重强度,30岁以下的人分别为32 人(约占10.9%)、43 人(约占14.6%)、33 人(约占11.2%)、15人(约占5.1%)。而31-40 岁的人分别为27 人(约占9.2%)、41人(约占14.0%)、29人(约占9.9%)和4人(约占1.4%)。可能是由于30 岁以下的人年轻有活力、精力充沛,相对喜欢强度较大的运动。而年龄较大的(尤其40岁以上)职工,体力及身体状况相对较差,且家庭任务多而重,所以在运动时多表现出了强度相对较小;而男女性别在运动强度上没多大的差别,可能是在自己所选运动项目喜好的原因, 且这一结果与任海娟和侯昌松的有一点差别[1、2]。
宁乡县民企职工选择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首选是“双休节假日”(约占30.0%),其次是选择“下午”参加体育锻炼(约占24.1%),“早上”参加体育锻炼(约占21.1%),“晚上”参加体育锻炼(约占24.8%)。
由于双休节假日有较多的空余时间,平时工作较忙,锻炼时间较少,难得有休息时间,便选择用锻炼的方式度过节假日,取得锻炼和休息的双重效果。下午锻炼的人相对于早上和晚上的人要多,由于早上时间短,人们忙于上班,晚上可能要忙于应酬,所以锻炼的人也较少,而下午的时间相对充分一些。而在不同性别上,男性在双休节假日及晚上锻炼的相对多于女性,而其他时间男女差别不大。在年龄上,41 岁以上的人在节假日锻炼的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此年龄段的人,在平时要照顾家人,锻炼时间有限,只有在节假日及双休日有一点时间锻炼。30 岁以下的人,在晚上锻炼的较多,可能是他们有父母关照,不要做太多的家务,晚上有时间锻炼,此年龄段也是好动的年龄段。
宁乡县民企职工选择参加体育锻炼的内容依次排序为散步(39.1%)、健身操(19.0%)、球类(14.6%)、跑步(12.6%)、其他(10.1%)、武术(3.7%)。由于散步不受场地的限制,大多能结伴而行,所以为首选对象,且40 岁以上的男性较多,30 岁以下的女性也较多。
不同性别职工在体育锻炼项目的选择上各有侧重, 男职工选择球类的比例明显高于女职工,而跑步、散步、健身操则是女职工普遍喜欢的项目。
不同年龄层次职工所选的体育项目比例也有较大的差距,因为年龄大的职工体力相比于年轻人差, 一般都选择体力消耗较少的项目,如散步、健身操,而年轻的选择体力消耗较高的其人数相对多些,如跑步。同时还存在个性要求、兴趣爱好的差异,选择的运动项目也会不同。
而在锻炼地点的选择上,选择社区体育场地较多,占调查总体的48.3%,其次是公共体育设施和附近学校体育场地,分别占调查总体的29.2%, 选择单位体育设施进行体育锻炼的职工只占调查总体的11.6%。
这说明随着社会的发展, 宁乡县的居民社区的设施条件有了很大的提高,通过对企业与社区运动场所观察比较,得知宁乡县民营企业体育场地设施条件还是较差。而选择营利性体育设施进行体育锻炼只有10.9%, 可以说明宁乡县民营企业职工的体育消费观念淡薄。
在此年龄上,对营业场所的选择有所不同,青年职工选择营利性场地进行体育锻炼的比例明显比年龄大的职工要多, 可能是因为年轻职工对体育消费观念相对较强,愿意花钱买健康。年龄大的职工大都已婚,家庭负担重,加上收入不高,受经济条件的限制,去营利场所的较少。不同年龄段的民营企业职工选择进
行体育锻炼的场所也有所差异, 年轻的职工选择附近的社区体育场地进行锻炼的比例高于其他年龄段的职工。因为年轻职工体力比较充沛,锻炼随时随地,无需太多准备。
对宁乡县8家民营企业的调查, 有5家企业有专门指导职工体育教练的人员,有6家企业没有设置机构管理职工体育。这一调查结果说明宁乡县民营企业职工体育管理比较薄弱, 这必然影响民营企业职工体育活动的开展。
宁乡县民营企业都在不同程度的重视职工体育活动的开展,对管理者的调查的得知,只有两家企业有专业的管理机制负责职工体育,有5 家民企有运动队,有球队的企业,平均每年有2次企业间的交流比赛。说明企业对体育锻炼有点认识,但重点放在运动队,而非群体运动,且平时无经费投入,只有一次比赛交流后的聚餐和经费企业报销。
通过查阅长沙瑞泰医药塑料包装有限公司的体育开展情况的相关资料,发现他们每年组织三四次篮球比赛,而且是运动队的对外交流,而组织职工的较少,从而说明宁乡县民营企业管理人员思想很重视职工体育活动, 而只重视对企业有形象的作用的运动队的体育活动。
体育设施是职工开展体育健身锻炼的场所。8 家民企存在着数量较少的体育场地。通过去现场观察,企业运动场地多为占地面积不大的篮球场、羽毛球场或乒乓球场。虽然近两年仍有几家企业新建了体育锻炼场地, 但这些企业都是原本场地设施就比较好的企业。
现在由于很多企业的规划用地比较紧张, 预留的规划用地多用于扩大生产的需要,难以留出更多的场地来建体育设施,因此,宁乡县民营企业体育活动场地严重缺乏,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职工体育的开展。
影响宁乡县民企职工参加体育锻炼或体育兴趣形成的外在因素主要是:学校体育教育的影响(约占27.2%)、同事和朋友的影响(约占26.5%)、兴趣爱好的影响(83.0%),这三个因素占调查总体比较大。
在学校进行的体育教育是影响民营企业职工参与体育活动的重要因素,被调查者认为:学校期间的体育学习和形成的习惯对后期进行体育锻炼意识的形成至关重要。同事、朋友一起进行锻炼能体现出体育的竞争、对抗、合作、娱乐等特性,同时也增加了体育锻炼中群体氛围和享受体育锻炼的乐趣, 而兴趣爱好影响更能促使人们喜欢运动[6]。影响宁乡县民营企业职工参加体育锻炼的首要因素排是“时间影响”(约占54.8%), 依次是“体育设施条件(约占32.0%)”、“没有人指导(约占26.5%)”、“强身健体(约占10.2%)”、“家庭原因(约占3.1%)”、“其他原因(约占2.6%)”。从此可以看出, 制约和影响宁乡县民营企业职工不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是“没有时间”、“体育设施条件差”、“没有人指导”。“没有时间”是制约和影响宁乡县民营企业职工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 这一结果也表现在宁乡县民营企业职工选择余暇时间主要用于“工作”。
民企职工没有时间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是, 职工对体育锻炼价值认识不够,体育意识淡薄,不能合理安排时间参加体育锻炼。其次是工作压力大,时常加班,确实影响职工参加体育锻炼。体育设施条件差是制约和影响民营企业职工不参加体育锻炼的第二个原因, 这一结果反映了宁乡县民营企业体育设施状况不理想。“没有人指导”是制约和影响民企职工参加体育锻炼的第三位原因, 这反映了目前职工体育锻炼知识和体育锻炼技能的缺乏。
宁乡县民营企业男职工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高于女职工;以强身健体为体育锻炼目的;民企职工体育锻炼的质量不高(主要体现在锻炼时间和频度不够),女性比较明显;民企职工锻炼时段多选择在双休节假日,男女差别不大;民营企业员工在学校期间没养成锻炼习惯、同事朋友的影响、缺少锻炼时间和民营企业主管领导对职工体育不够重视是影响职工参加锻炼的主要原因。
民企应设立相应的部门或机构来主管职工进行体育活动,派高管人员来主管或兼管该项工作,并提高其认识,加强指导和管理。并到已有体育管理机构的企业进行参观学习,从而提高民企主管部门对职工体育锻炼的认识。
企业主管领导应将体育锻炼纳入职工的考核制度中, 督促其进行体育锻炼,同时要组织职工开展多样化的比赛,以激发职工的锻炼兴趣。
企业体育部门应根据本行业的特点、职工的工作性质,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一些小型多样体育活动,营造良好的体育活动氛围和环境。同时给企业体育部门增加教练员,使其职工培养良好的锻炼兴趣和体育锻炼习惯,从而提高锻炼质量。
企业领导要在年初的预算中, 拿出一部分经费用于体育场地的建设和体育设备的重置,以满足企业职工锻炼的需要。
政府体育部门应建立一套完善的体育监管机制, 用来加强对民企体育锻炼的监管,对其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对执行较差的要采用一定的处罚措施。同时定期派专业人员到企业指导或培训体育骨干,以提高企业领导对体育活动的重视。
[1]任海娟.郑州市民营企业职工体育现状调查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9:1-5.
[2]侯昌松.合肥市民营企业职工体育现状调查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45-46.
[3]张秀华.温州民营企业大众体育现状对策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2(9):122-124.
[4]杨宝垒.对我校研究生参加体育课情况的调查分析[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6(4):13-16.
基金项目:2001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新疆维、哈、蒙、柯、锡、塔、回七民族体质与健康调研》(批准号01BTY023)的子课题。
作者简介:杨俊敏(1974-),男,新疆人,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在读博士硕究生,研究方向体育锻炼与身心健康。
少数民族体质的状况,对新疆地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锡伯族是新疆的主体民族之一,他们大多是1764年(清乾隆二十九年)由我国东北沈阳地区征调来疆驻防的锡伯族官兵后裔。为了全面了解新疆锡伯族成年质与健康状况,掌握锡伯族成年质的现状特点及存在的问题,调研小组按《新疆维、哈、蒙、柯、锡、塔、回7民族体质与健康监测实施方案》要求,于2002年6月对1500名新疆锡伯族成年人(男性800人,女性700人),进行了问卷调查。
1.1研究对象 主要是生活在新疆的锡伯族成年人,分城乡两组,以5岁为一个年龄段分组,男性(20―59岁)分为8个年龄段,女性(20~55岁)分7个年龄段,测试者均为身体健康(无残疾)具有从事体育活动能力者。按随机整群抽样的原则,每个年龄组抽取50名为测试对象,共计1500人。
1.2研究方法依据2000年全国国民体质监测方案制定的询问指标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询问指标涉及两部分内容,一是基本的体育态度的调查,包括每周是否参加1次以上体育锻炼,参加锻炼的目的,不参加锻炼的主要原因;二是体育锻炼主要内容的调查,含体育锻炼的项目、场所、次数、时间等。调查数据均通过EXCEL和SPSS软件处理。
2.1.1每周是否参加了1次以上有益于健康的体育活动从统计可知,在成年人群体中,目前男性有22.1%,女性有16.3%的人每周参加1次以上有益健康的体育活动。在不同年龄段中,统计显示男性20~24岁、女性50~54岁每周参加1次以上体育活动的比例最高,分别为47%和25%,参加体育活动比例最低年龄段,男性在45~49岁,为13%,女性在35~39岁,为9%(图1)。参加锻炼的人数大体呈现两端高中间低的“马鞍型”分布。女性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低于男性。女同志除了和男同志有同样的工作外,大多数妇女还有大量、繁重的家务劳动,导致女性每周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低于男性。
从城、乡分类上看,锡伯族城市人口每周参加1次以上体育活动的比例要远远高于农村人口。城市人口占锻炼群体的比男性为78.5%,女性为79.8%;人的行为是受意识支配的,体育属于文化范畴,人们从事锻炼的意识可能和文化知识的高低有关。另外在调查中发现,许多农民把劳动等同于体育锻炼。体育锻炼概念的模糊,也是农民体育锻炼比例低的原因之一。
体育活动的比例,低于1997年全国成年人每周参加3次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男为53.9%,女为46.9%)。
2.1.2不参加体育锻练的主要原因本次调查询问,为不参加体育锻炼者设计了6个不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统计显示,工作忙、无时间是首要原因(男72.5%,女58.8%)。次要原因,男性是无兴趣(15.4%),女性是家务重、无时间(25.7%)。第三种原因,男性是家务重、无时间(8.5%),女性是无兴趣(12.2%)。
在不同年龄段上看,统计显示,锡伯族在不参加体育锻炼的首要原因中,男、女性最大选择比例分别分布在35~39岁和40―44岁年龄段中,为83.7%和67.9%。在次要原因和第三种原因选择中,男性最大选择比例都分布在55―59岁年龄段中,分别为30.2%和21.1%,女性最大选择比例都分布在50~54岁,分别为40.4%和19.2%。
这表明,受无时间和无兴趣影响是大多数人不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这也说明,“全民健身活动”和“健康第一”思想的普及在锡伯族中的欠缺,成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自觉性、积极性不高,体育锻炼意识较为薄弱。女性和乡村更为严重。
仔细研究上述不参加体育锻炼的障碍,可以得出:1)这些障碍大多数是不锻炼者的主观感觉,未必正确。2)这些障碍还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不锻炼者的价值取向。因此,锻炼的组织者应该仔细分析阻碍锻炼活动的具体原因,宣传身体锻炼对身心健康的重要意义,帮助人们纠正主观感觉的偏差,改变对锻炼的价值取向,从而鼓励更多的人参加身体活动或锻炼。
2.1.3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目的 本次调查从问卷询问体育锻炼7个目的的选择上,经统计,男性成年人首选体育锻炼的主要目的是增强体质的达72.7%,女性成年人认同的比例为77.7%,其次,有12.0%的男性选择消遣娱乐为体育锻炼的主要目的,有9.2%女性选择减肥、健美作为体育锻炼的主要目的(图2)。
此外,从不同年龄段城乡分类的统计情况上看,各年龄段成年人也是把增强体质作为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目的。调查结果表明,目前参加体育的人已对体育锻炼增强体质的本质功能有了充分认识。但对体育的多功能作用并不了解,这提示我们,要针对群众不同目的需求和他们可能遇到的不同问题,给予分类指导,使他们对体育锻炼在疾病的预防、治疗、康复中的作用、体育的社会交往、丰富审美情趣、磨练意志及消除心理疲劳等功能,有深一步的了解。
2.2.1参加体育锻炼的项目 本次调查所列的体育锻炼项目有15项,加入了一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从统计上看,成年人首选的体育锻炼项目男性是跑步(36.8%),女性是健身操、舞蹈(39.2%)。其次男性是选择球类(36.4%),女性是选择跑步(29.4%)。第三,男性是健身操、舞蹈(7.0%),女性是球类(13.3%)。可见,参加锻炼的居民多数仍倾向于选择传统性或对场地、技术条件要求不高的健身项目。同时从另一侧面反映,成年人健身方式的局限,健身技能欠缺。
从年龄段上看,男性各个年龄段也是把跑步作为首选项目,而在球类项目中,选择的最例在20~24岁,为38.6%。女性的首选项目健身操、舞蹈中,最大选择比例分布
在50-54岁,为30.4%。跑步的最大选择比例分布在20―24岁,为23.8%,而球类还是被青年人(20-30岁)首选。而所列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如、摔跤、射箭等,所选的人少之又少,这主要是我们在调查问卷中没有设偶尔参加体育锻炼这一项。锡伯族每年秋闲都要举行、叼羊等体育活动。每年冬天下雪,中青年纷纷骑马到山林、芨芨草滩或苇地打猎。他们只有在特定的时间进行一些传统体育项目,并非每周都进行,这是很少人选择传统体育项目的缘故。
2.2.2参加体育锻炼的场所本次调查询问的体育锻炼场所共设6处,从统计上看,锡伯族成年人首选的体育锻炼场所是体育场馆,男、女性比例为52.1%和44.4%,其次是公路和街道,男性为32.0%,女性为23.8%,第三是办公室或居室,男、女性比例为6.7%和16.9%。目前江南体育官方网站,少数民族地区群众体育活动场所非常短缺,造成许多人不得不在空气污染严重而又很不安全的公路和街道上锻炼身体,还有许多人在居室或办公室内、空地活动。这些情况的出现与社会公共场馆开放的少,单位缺少活动条件,建筑方面缺少群众体育活动场所的合理规划都有一定关系。因此最大限度的开放体育场馆、部分公园免费开放或对锻炼者优惠开放,在住宅区规划中充分考虑运动场地和空地,是推动广大群众参与体育锻炼的必要措施。
2.2.3每次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 本次对成年人每次参加的体育锻炼时间询问上,共设了三个时间段,经统计,每次体育锻炼时间在30 min以下时间段,男性有35.0%,女性有55.3%。30~60 min时间段,男性有26.0%,女性有21.9%。60 min以上时间段,男性有39.0%,女性有22.8%。在不同年龄段上看,男性在20.24岁,女性在50~54岁年龄段,选择每次锻炼60 min以上的比例要高于年龄段(男、女分别为57.4%和60%),男性在50~54岁,女性在30~34岁年龄段每次选择锻炼30~60 min比例要高于年龄段(男、女分别为46.7%和35.7%)。男性在35―40岁,女性在25―29岁年龄段每次锻炼不足30 min的比例要高于年龄段(男、女分别为68.4%和75%)。
2.2.4每周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调查统计表明,成年人在每周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上,成年人选择每周锻炼5次的比例最多,男、女分别占调查人数的45.2%和43.9%,其次是1~2次,男、女选择比例为32.8%和35.1%;3~4次,男、女选择比例分别为22.0%和21.1%(图3)。
在不同年龄段中,选择每周锻炼1―2次,男性分布在35~39岁年龄段,为42.1%,女性分布在25~29岁年龄段,为50%。选择每周锻炼3~4次,比例最高的分布在20―24岁年龄段,男性为31.9%,女性为50%。选择每周锻炼5次以上,男性比例最高的分布在55~59岁年龄段,为75%,女性在40~44岁年龄段,为61.1%。
美国运动医学学会(ACSM)推荐:体质和健康来源于规律的身体活动和体育锻炼,并提出一个“简单锻炼”模式,即每周至少从事3次、每次30分钟、强度适中的体育锻炼或身体活动。从这个标准可以看出,锡伯族成年人锻炼的时间和频度上总体偏少。
锡伯族成年人每周参加1次以上体育活动的比例,男、女分别为22.1%和16.3%。锻炼者大多选择传统性或对场地、技术条件要求不高的健身项目,如跑步、球类、健身操、舞蹈等。体育场馆、公路和街道,办公室或居室是成年育锻炼常选的场所。增强体质作为体育锻炼的主要目的,得到成年人的广泛认可。不参加锻炼的主要原因是工作忙、家务忙无时间或无兴趣。男性参加体育锻炼比例高于女性。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日益提高,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学生应努力做到学习好,身体强,不仅要文化知识优秀,同时在身体素质方面也要优秀。但中学生的学业压力比较大,再有其他因素的影响,他们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机会和时间就越来越少,中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的情况也不容乐观,这对中学生的体质状况就有负面影响。因此,笔者在全国推行阳光体育运动的大背景下,了解目前保山市中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的实际情况,就制约中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的因素研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举措。这不仅可以帮助体育教师更有针对性的开展课外体育活动,也可以让更多的中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外体育锻炼中去。
中学生正处在身体发育的重要阶段,不论是初级中学还是高级中学,都应要认清趋势,努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走上正轨铺平道路。中学生的学习任务很重,在这一时期也是他们学习知识的关键时期,没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将直接影响到中学生的学习和身心的发展。中学生要积极参加课外体育锻炼,这就不能仅仅限制在一个狭隘的空间和环境中,上至国家,下到个人,都应该对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给出一个高标准的定位,在一个大的范围内,要让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与学习文化知识的目标全面有机的结合起来。
大部分中学生对参加课外体育锻炼不太在乎,而动机是能引起,推动一个人进行某一活动,并将该活动导向某一目标,以满足个人某种需求的念头、愿望、理想。心理学上的研究表明,人们对某一事物积极的态度和行为,取决于对这一事物所具有的价值的深刻认识和理解,同时也取决于对这一事物的浓厚的兴趣。调查中发现了中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的动机是多样的,但学生的主观动机不明确,呈现出多样化。
中学生在升学的较大压力下,不得不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当前的教育体制仍然让广大的中学生不容易做到学习和体育锻炼的统筹兼顾,导致他们对课外体育锻炼的热情度不高,甚至开始厌恶课外体育锻炼活动。
在调查中发现,目前的大环境是认为体育课与体育锻炼没有学习文化课重要,这在许多学校中都普遍存在。学校不重视体育的发展,在体育教学中的经费投入不足,学校体育场地、器材不足,设施严重落后,学校对课外体育锻炼的组织管理不严格,这些导致学校的体育工作开展不到位,也就缺乏了一个良好的体育锻炼的氛围,甚至学校偏重文化学科,占用体育课时间,在进行课外体育锻炼的时间安排进行文化课的学习,另外校外体育环境的缺乏对中学生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这就严重阻碍了中学生进行课外体育活动。
学生缺乏对体育知识的了解,没有全面了解体育锻炼活动,有学生具有自卑、内向、自我封闭的心理,学业重感觉自我压力太大,对课外体育锻炼不感兴趣,缺乏自我主观能动性,也缺乏体育兴趣爱好,没有良好的体育价值观以及对运动伤病等产生恐惧心理而不愿参加课外体育锻炼。 (下转第页)
体育锻炼具有社会性,社会风气对中学生有很大影响,这影响到中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现在网络冲击日益严重,中学生常上网,泡网吧而忽视学习、体育锻炼和身体健康,社会主流应该是在良好环境下带动中学生,积极宣传、引导中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更不能让中学生受不良影响。而现代社会,在家庭里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家长过于溺爱子女,认为体育锻炼就是吃苦,这让一些中学生养成了骄、懒的不良习惯和不良的生活方式,家长不正确引导开展课外体育锻炼。
不论是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校长,还是教师和家长,都要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发挥各自的作用,要为如何实现让学生更好的全面发展而关注教育教学改革,其中要努力加强体育教学改革。学校教育的目标应以素质教育为中心,体育教学的目标也应纳入学校教学的总目标,学校要最大限度地减轻学生的负担,给予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时间保障,注重体育和文化学习的协调发展,要在体育教学中发挥新思想,走出新路子。
学校除了要拥有良好的校风、学风,还要有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和氛围,教职员工和学生都是学校的一份子,所以要鼓励所有人积极参与构建校园体育文化,培养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学校领导也应重视体育锻炼,加大体育的经费投入,努力改善体育场地、设施、器材等的条件,加大力度宣传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学校可通过经常性的举办运动会、体育周、体育节和多种体育游戏,各种单项的体育竞赛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外体育活动来引导和带动体育的发展,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一个全民健身的体育氛围,从大范围内促使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外体育锻炼中来
通过加强课外体育锻炼来健身健美,增强中学生的体能体质,增进健康,是在推进素质教育中必须的趋势,是我们应该走的坚定不移的道路。总体上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具有灵活性、可塑性、特殊性、多样性等特点,课外体育锻炼适合中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指导下,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理念,课外体育锻炼就体现出不言而喻的重要意义和作用。通过调查不难发现,制约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因素是多个方面的,这既含有客观因素,又有主观因素。
[1]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S].教体艺[2006]6号2006-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