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体育官网追求艺术极致 让东方文化“破框”

  江南体育新闻资讯     |      2024-08-17 15:31

  江南体育官网追求艺术极致 让东方文化“破框”著名编导、舞蹈家、画家与视觉艺术家沈伟近日从法国巴黎飞回中国,8月31日至9月1日,他的两部经典之作《声希》与《天梯》将在南京保利大剧院开启全国巡演的第一站。

  沈伟曾担任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策划及《画卷》篇编导,这次现场观看了巴黎奥运会开幕式江南体育官方网站,他感触颇多。

  常居巴黎的他,特地去了巴黎奥运会开幕式现场,虽然已经过去了好多天,但说到观看感受,他说,“世界文化各不相同,但又相互交融,大家可以一起‘玩’。”

  沈伟也曾编导过奥运会开幕式的节目江南体育官方网站。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画卷》节目中,一幅山水画卷在鸟巢缓缓展开,光影之间,身着黑衣的舞者以身体为画笔,在卷轴上“画”出一道道墨痕,虚虚实实,绵延不断,轻柔地向世界诉说着东方五千年的故事……沈伟编导的这个作品让全世界看到了一个优雅大气又历史悠远的中国。

  除了奥运会期间的演出,各赛项目也是沈伟重点关注的对象,他一有空就会刷一下比赛,“我个人比较喜欢艺术体操、跳水、花样游泳这些项目,它们跟美、跟舞蹈、跟身体运动、跟身体美学有关,充满艺术表现”。

  沈伟出身湘剧世家,自幼接受专业的传统戏曲训练,后来成为一名湘剧武生演员。看着场上奋力拼搏的中国运动员,沈伟更多了一份感慨,因为运动员跟舞蹈演员、戏曲演员有相似之处,都从小开始训练,都需要艰辛付出。

  只是后来,随着改革开放大潮涌起,沈伟认为自己应该跟现代社会同步发展,成为当代文明的建设者。曾经学过毛笔书法、工笔花鸟画的他,拿起了画笔,接触西方绘画,寄望改行为画家,但未能如愿。

  回忆起这段经历时,沈伟说,当时家里人觉得不可思议,这太冒险了,但自幼熟谙传统美学的他,看到了现代美学的表现形式,他得去学。

  传统戏曲与现代舞蹈完全不同,“我很喜欢探寻身体运动美学,转型学舞蹈虽然很难,但我适应得很快,一直是班上最突出的那一个。” 沈伟说。

  1992年,沈伟与同学一起成立了中国第一支专业现代舞团——广东实验现代舞团(广东现代舞团前身)。1994年,沈伟凭借《不眠夜》收获了中国首届现代舞大赛编舞及舞蹈表演的双料一等奖。

  不久后,他申请到奖学金,1995年1月去往美国纽约——那个时代的“世界的十字路口”,那年他26岁。从东方文化走出来的他,兴奋而疯狂地汲取着西方文化的养分。

  1999年,沈伟受邀回国为广东现代舞团编创一部新作,这是沈伟十年磨一剑的重要节点,2000年他排出了群舞作品《声希》。

  《声希》的意象源自老子《道德经》中“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名句。充分留白的舞台,配以布景上八大山人极简水墨勾勒而成的鱼的图像,男女舞者身穿或赤或玄、堆叠曳地的长裙,以极缓的速度移动,两两组合然后拆分,呈现出古画中的仕女或者园林山石般的体态,徐徐款步中造就出跨越时空的具有诗性的优美与庄严,仿佛生命与死亡、灵魂与意识的对话。这部作品被西方媒体评价为“对中国高贵、节制、优雅的表现”。

  “你发现了吗?《声希》用到了你们江苏苏州的文化元素——园林山石。”沈伟笑说,《声希》是他用东方语言呈现出来的现代舞作品,内敛内秀,不张扬不外放,有着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书法、绘画、音乐等一脉相承的美学观念。在视觉上,舞蹈演员有着像苏州园林石山盆景的造型,但又不是简单模仿,其中蕴藏着对东西方美学的提炼。

  《天梯》同样带着沈伟对于舞蹈与美术融会贯通的艺术烙印,作品灵感来源之一是比利时超现实主义画家保罗·德尔沃的绘画作品,呈现上也更具西方视觉艺术的调性——舞台仿佛被粉饰成了纯白的博物馆大厅,一个巨大的楼梯横贯整个舞台,灰白而具有肌理感的服装使得舞者如同一尊尊庄严的大理石雕像,挺拔静立、缓步而行,最终消失在“天梯”的尽头而化成意识倒流……

  《声希》《天梯》让沈伟在西方立住了脚跟。2000年,沈伟在纽约成立自己的舞团,其后连续多年获邀参加纽约“林肯中心艺术节”。而他本人也将“美国舞蹈节终身成就奖”、舞蹈界“奥斯卡奖”——“尼金斯基奖”,以及麦克阿瑟“天才奖”等知名奖项收入囊中。

  即将在南京上演的《声希》《天梯》,是时隔25年之后的经典作品复排。为了中国这趟五城十场的大型巡演,沈伟特地做了升级。这两部剧将由来自美、法、中三国的一流舞蹈演员联合呈现,在充分尊重经典的基础上,舞美、布景、服装、灯光的质感,都将得到全面提升。

  每次巡演沈伟都跟满全程,本次巡演前20多天沈伟就回国了,他身兼多职,包括导演、编舞、编剧、视觉总监、舞美设计、服装设计、造型设计,等等。

  听起来就很庞杂琐碎,业内鲜少有人这样一肩挑。是兴趣使然还是完美主义的原因?沈伟笑说:“都不是。接受你采访之前,我刚去看完布景。点点滴滴都亲力亲为,才能达到我在创作上的美学理念统一,这是我骨子里对艺术的极致追求。其实也与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一脉相承。你看啊,像北宋,从绘画、瓷器到建筑,其美学呈现都很极致。”

  近几年,沈伟不断活跃在国内舞台,比如上海国际艺术节委约作品《融》、中国东方演艺集团现代舞诗剧《诗忆东坡》等,都广受关注,也都让他在国内的知名度大增。

  《诗忆东坡》以诗词为线首代表其人生态度的篇章江南体育官方网站,以舞蹈为语言,辅以国画、书法、篆刻、古琴、戏曲、武术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以写意手法回溯千年,开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从现场表演看,作品着力以国际艺术视野探索中国传统文化的时代表达,探索对中国诗意精神的现代寻觅。

  这其中的传统文化元素沈伟基本都精通,像古琴,很难学,沈伟学了十多年,可以演奏不少曲子。他认为,只有自己掌握得够全面,才能将它们真正地融入到创作中,“我喜欢所有艺术门类,竭力去丰富自己,我一辈子都在学习。当我在创作中用到它们时,我是在充电,而不是在消耗的状态,所以我很快乐,乐此不疲”。

  记者好奇地问他:“现在还有什么是你特别想学的?”他回答说:“还真的有,一个是木工,一个是缝纫。”

  沈伟为他在巴黎的住所淘了很多家具,有些需要二次加工,虽然他喜欢手工,但木工是真的不行,需要专业系统地学习,“木制品本来就有美学概念和理性逻辑在其中,所以我萌生了当木匠的心愿,希望等到哪一天,我能拥有一个大工厂,可以沉浸在其中做木工活。”

  作为服装造型设计,沈伟只会手工缝线,还不会用缝纫机,如果有机器的话,速度会更快,所以他很想学,“其实木工和缝纫,也是一种创作,都是从无到有,这跟做编舞、画画有相通之处,舞蹈是用别人的身体创作你想要的动作,画画则是用画笔画出你要的图案”。

  在沈伟的创作中,东方文化突破了表达形式的既有框架,跨媒介的方法让东方传统艺术在现代科技加持下重获了新生。以他为上海国际艺术节创作的2021版《融》为例,作品由三个固定段落融合交织组成:展览《万物皆有灵》中, 64件与卦象一一对位的沈伟作品,媒介涵盖绘画、文字、摄影与物件等;实验影像《一切且相连》,通过肢体探索个体与城市的关系;现场表演《天地人为合》,则集装置、投影、声音、舞蹈于一体,观众自由流动穿梭其中,可以近距离、深度沉浸式地观看作品。

  沈伟认为,将其他艺术形式引入舞蹈,可以发展舞蹈的更多可能性,也为观众带去更丰富的视角,“这次来巡演的《声希》《天梯》复排版,也加入了影像等新元素,可以算是‘买一送三’了”,他笑着跟记者打了个比方。

  当然,我们每一站演出,几乎都要用一周的时间来完成装台与合成。我又身兼多职,肯定要跟全流程,合成、彩排这些,我都要在,要把它们变成我的视觉观念呈现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