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体育官网体育锻炼论文范例6篇

  江南体育新闻资讯     |      2024-07-27 00:59

  江南体育官网体育锻炼论文范例6篇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体育锻炼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江南体育官网体育锻炼论文范例6篇(图1)

  1.1研究对象。龙岩市新罗区龙岩一中、龙岩二中、龙岩三中和龙岩四中四所中学的高中学生。一中随机抽3个班级,二中随机抽3个班级,三中随机抽2个班级,四中随机抽2个班级,共10个班级。每个班级随机抽出30名同学,共300名学生。1.2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现场调查、文献资料法等。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96份,有效问卷274份,有效率91.33%,其中男生168人,女生106人。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收集的文献资料及调查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对调查数据统计的结果和收集到的主要资料进行系统比较分析与实证研究。

  2.1龙岩市新罗区高中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动机的调查分析。表1龙岩市新罗区高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动机的调查统计体育锻炼动机指促进一个人参与体育活动的内部动因,是个体的内在需要产生和内驱力,并引起活动,主要是来自自身的生理、心理及社会性需求[1]。表1显示,高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首选动机,男生和女生选择的排序总体前五位一致,首选动机第一排序为提高学习效率,说明高中生大都意识到在面临高考这个人生转折点时,学习压力极大,需要进行体育锻炼以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合理地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不仅不会影响学习,反而会使头脑得到休息,神经得到调节江南体育官网,从而促进提高学习文化知识的效率[2]。另外,男、女高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首选动机第二、第三和第四排序不一致,同时选择第二、第三和第四选项的人数之间比例比较接近,说明当代高中学生对体育价值观选择具有多元化、综合化发展趋势,不再如过去只认识到体育的强身保健功能,更多学生意识到体育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以及体育的消遣娱乐功能。2.2龙岩市新罗区高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项目的调查分析。从表2可以看出,从整体上看,男生进行体育锻炼所选项目主要是篮球,之所以喜欢篮球是因为篮球的对抗性强,打球的群体相对比较固定,有群体性、娱乐性。其次是羽毛球(19.3%)和足球(11.0%),最后依次是乒乓球、跳绳等项目。从女生选择最喜欢的体育项目情况看,女生最喜欢参与羽毛球、乒乓球、排球等身体接触少的运动项目。此外女生还更多地选择跳绳、健美操等非对抗性、强度小、又有一定娱乐性的活动。女高中生选择非身体对抗性、运动强度相对较低的体育项目,与性格差异和性别差异有关,调查结果反映出男、女生在体育需求方面存在差异,表现出学生热爱体育项目比以往较多元化。在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男女生在课外体育活动项目选择上的性别特点,男、女学生兼顾才能达到提高学生整体体育水平的目的[3]。2.3龙岩市新罗区高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态度的调查分析。表3龙岩市新罗区高中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态度调查表(%)由表3可知,龙岩市新罗区高中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态度较为积极的约占调查总人数的60.8%,表明大多数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还是比较高的,但相比而言,女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态度明显落后于男生,反映出由于女生与男生之间的性别差异形成对体育锻炼态度的不平衡性。这说明女生对体育锻炼的正确态度是关系到女生能否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方面。如何使大学女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需要同伴的锻炼习惯、教师的正确指导、家长的积极支持和社会的正确导向的配合。2.4龙岩市新罗区高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频度的调查。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次数能够评价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运动量,是反映学生能否通过参与体育活动达到健身等目的的重要指标之一。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龙岩市新罗区高中学生每周有3次的体育锻炼占总数的57.3%,说明大部分高中生都能在思想上认识到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另外,男生较女生对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视程度更高一些,更多人喜欢经常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但值得注意的是还有27.4%的学生偶尔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甚至一部分学生极少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尤其女生中这种现象比男生更多见。从实际参加体育活动的频度调查结果看,龙岩市新罗区高中学生直接性体育活动行为欠缺,体育锻炼数量不足,频度低特征彰显,这种现状显然难以达到令人乐观的体育活动效果,说明解决现今体育教育中的这一大难点,还需要教育工作者做出更多努力。2.5龙岩市新罗区高中学生每次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时间的调查。有研究认为好的锻炼习惯包括每周4次以上的体育锻炼,30min以上的锻炼时间。因此,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短,很难达到体育锻炼的目的,难以收到较好的锻炼效果,且容易发生因不适应体育锻炼带来的意外伤害事故[4]。从调查结果看,还有较例的龙岩市新罗区高中学生每次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不足30min,距离达到《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要求的“每天1h的体育活动时间”的标准相差甚远。2.6龙岩市新罗区高中学生每次参加体育锻炼强度的调查。参加体育锻炼的强度直接影响锻炼效果,依据运动生理学特点,青少年每次参加体育活动的脉搏达到120~140次/min对身体产生最佳效果。调查的274人中有57%达到锻炼效果,而男生比例(65%)明显高于女生比例(43%)。参照锻炼动机的调查表发现,未达到锻炼效果的大部分学生参与锻炼是为了缓解学习压力,消除疲劳。青少年正处于身体发育时期,除了文化学习外还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且在锻炼中应注重锻炼效果,教育工作者应在体育知识上扩大传播途径和宣传力度[5]。2.7龙岩市新罗区高中学生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调查分析。对偶尔参加或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116人不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情况的原因调查发现,有88人(75.9%)认为主要原因是没有时间。这种现象与现代应试教育有密切关系,学习负担较重,忙着做习题、做作业,没有时间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有20人(17.2%)本身不喜欢体育活动,这些学生认为体育活动与文化学习没有关系,特别与高中关系不大,对体育活动态度冷漠。剩余的8人(6.9%)选择没有场地器材、没有指导老师、缺少伙伴、父母反对等原因,反映学校体育活动场地器材不足、学生不知道如何活动、怎么活动是影响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原因。以上种种原因说明对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工作不够完善,向学生及家长宣传课外体育活动意义的工作没有做好。

  依据本文研究内容,遵循体育科学研究方法中问卷设计的基本要求,设计了《江西中医药大学非体育专业学生课余体育活动现状调查表》。共发放问卷300份(男、女各150份),回收296份,回收率为97%,有效问卷为286份,有效率为97%。

  从研究结果分析,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对课余体育锻炼均有明确的认识,希望通过参加锻炼来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但是能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人数却不多;体育锻炼的运动量不足和运动方式单一的现象普遍存在。还有一部分学生因为自身原因和学校体育设施及器材不充足而出现想做而无法实现的现状。在调查中还发现男、女同学在选择运动项目、时间、强度、频度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性。2.1.1对课余体育锻炼的认识由表1可以看出,江西中医药大学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对课余体育锻炼有正确的认识,认为课余体育锻炼很重要的占47.6%,认为重要的占33.6%,认为一般的占16.1%,还有2.7%的学生认为课余体育锻炼不重要。说明学校应加强体育锻炼重要意义方面的引导。2.1.2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时间从表2中可以看出,江西中医药大学非体育专业大学生选择在早上锻炼的占40.1%,下午锻炼的占28.7%,晚上占总人数的16.8%,不确定时间和双休日锻炼的分别占8.7%和5.7%,说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时间相对较集中。从表3可以看出,江西中医药大学非体育专业大学生锻炼时间的选择多在30-60分钟,占总人数的54.5%,其次是30分钟以下占43.4%,60分钟以上的只有2.2%。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在锻炼时间上是符合休闲运动健身的要求。2.1.3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频度从表4中可以看出,每周锻炼一次的为49.7%,每周两次的33.6%,还有12.2%的人每周锻炼三次以上,有4.5%的人不参与锻炼,这说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在锻炼频度上还存在着不合理的认识,需要加强这方面的引导。2.1.4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方式江西中医药大学非体育专业学生更喜欢结伴参加课余体育锻炼,占总人数的51.7%,独自一人锻炼的有37.1%,在教师指导下进行锻炼的有7.7%,其他的有3.5%,(表5)。说明在这方面应多做工作,使每位同学都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课余体育锻炼,以达到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目的。2.1.5对场地、设施的满意程度从表6可以看出,学生对场地、器材表示满意的占44.1%,不满意和一般满意的分别占37.8%和18.1%,说明学生对场地、器材的满意程度不太高,学生有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愿望,但由于场地、设施缺乏而不能参加锻炼人比较多。2.1.6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项目课余体育锻炼的项目,主要有跑步、散步、健美操、武术、球类、舞蹈、网球等,所占比例分别为28.0%、8.4%、12.2%、6.3%、28.3%、3.5%、7.0%、6.3%。此数据表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大多选择场地和技术要求较低的跑步、球类等运动项目,导致此现象的主要原因还是体育设施、场地不充足。2.1.7不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原因从表8中可以看出,学生不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是自身意志力薄弱,占总人数的39.2%,学习压力大占22.7%,无人指导占15%,无锻炼场所、器材及无闲暇时间分别占11.2%、7.0%、4.9%。制约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因素有很多,学校如果能够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课余文化生活,特别是开展课余体育锻炼,不但能够达到健身的效果,而且能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2.2.1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情况从表9中可以看出,非体育专业学生在体育方面的消费很低,主要用于网络、服装上,体育列最后,体育消费意识淡薄。2.2.2大学生课余生活方式情况由表10可以看出,非体育专业学生选择体育作为课余生活的人数最少,大多数学生把时间用于作业、聊天和网络,这是一种不好的现象,需要加强体育锻炼方面的引导。2.2.3大学生的健身环境体育场地及设施是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基础,也是构成大学校园体育服务的重要物质基础。目前,江西中医药大学的体育场馆设施勉强能够满足学生上课需要,能够提供学生从事课余体育锻炼的较少。从表11得出:49%的学生对当前的健身环境不满意,30%的学生比较满意,仅有21%的学生能够对健身环境满意。健身环境的满意度不高,影响了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兴趣,也影响了体育工作的开展和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

  3.1.1江西中医药大学非体育专业大学生不同程度地能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其中男生参加程度比女生高,约有12%的学生每周锻炼三次以上,相比较而言,女生的运动量明显不足。3.1.2江西中医药大学非体育专业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场地主要集中于校内田径场、篮球场及空地;锻炼方式更倾向于结伴锻炼;球类运动是江西中医药大学非体育专业学生最喜欢的运动项目,其次是跑步、散步及健美操。3.1.3课余体育锻炼是课余生活的一种重要的活动方式,但是由于学校场地、设施的缺乏以及学习压力大等因素制约着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热情。

  笔者根据同文数据农村留守儿童所占比例86.5%,再推算出14岁及以下农村留守儿童为2000万人。从2005年至今,我国外出务工人数程增长趋势,随之流动儿童的总数也在不断增加,在此期间,留守儿童所占比例虽然有所下降,但留守儿童总数与2005年相比程巨幅增长。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现有留守儿童6100.55万人,占农村儿童37.7%,占全国儿童21.88%。

  通过到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及本学校电子图书馆大量查阅相关的文献,并进行整理归纳,写出文献综述,为本课题的顺利开展提供切实的理论依据江南体育官网

  通过查询量表及在导师指导下设计问卷,采用和全面覆盖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式,对该镇初、小学校的初中生和小学高年级学生班级发放并回收。

  2014年12月上旬,问卷设计完成后共寻求5名专家进行效度检验,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4名,检验后确定问卷有效。2014年12月中旬向蒙城楚村镇楚店村25名学生进行问卷发放及回收,12月底再次对该25名学生发放并全部回收。经检验,两次检测相关系数为0.937,确定问卷有较高的信度。

  表1你一般一周进行几次体育锻炼?(留守)表2你一般一周进行几次体育锻炼?(非留守)表1与表2数据对比显示,留守儿童每周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次数上较非留守儿童有较大差异。留守儿童中每周参与课余体育锻炼达到三至四次以上仅占总体的30.6%,而非留守儿童中这一比例则达到了55.4%;在基本不去这一选项上,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的选择比例则相差9.8%。由此可见,留守群体的课余体育锻炼状况明显差于非留守群体。

  爸爸妈妈会经常询问你的身体状况吗?*你一般一周进行几次体育锻炼?交叉制表从表3中我们可以看出,父母对留守子女的健康的关注也是影响留守儿童可与体育锻炼的一大因素。数据显示,父母对留守子女身体状况的关注程度与留守子女参与体育锻炼的次数呈正相关。表4你现状和()生活在一起?从留守儿童监护的类型来看,有73.5%的留守儿童是与自己的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的,农村没有广场,更没有一群群的广场舞大妈大爷们。因此农村老年人中的大部分对体育锻炼的认识都很模糊,或者直接曲解,认为做家务,在田里劳作就叫做体育锻炼,更不会带领孩子在闲时进行体育锻炼。有4.7%的留守儿童是寄居在亲戚家的,而亲戚对孩子的照顾大都仅限于吃饱穿暖,很少能顾及其他方面。最后有2.4%的学生自己独自生活,最多限于附近邻居偶尔帮忙照看,这种情况下,孩子能够照顾自己的温饱与学习已经不易。

  学校是义务阶段学生学习掌握体育知识、技能的最适合的场所,学校体育更是学生学习体育知识、技能,培养体育兴趣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表5体育课经常是怎样上的?中小学体育课堂出现“放羊式”的教学模式已经有较长的一段时间,自有关部门对学校体育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做出相应调整与规定后,中小学的体育教育现状已经得到很大改善。但是在农村由于监管力度不严格、考察制度不够完善等原因江南体育官网,依然存在一系列问题。表8显示,在所有调查对象中仅有47.7%的学生能够在体育老师的带领下正常接受体育教育,有43.4%的学生上课以自由活动为主,由此可见,“放羊”的体育教学模式依然大面积的存在于农村中小学的体育课堂中。表6你体育课经常的上课内容是?

  表7你经常在什么地方进行课余体育锻炼?表7显示,仅有5.9%的人有条件到相对专门的体育锻炼场所进行课余体育锻炼,除去在学校内进行锻炼的人群,有56.3%的人没有一个相对固定的体育锻炼场所。表8你认为最影响你可与体育锻炼的原因有哪些?从表8可以比较直观的看出在众多影响课余体育锻炼的因素中,有过半的的选项指向缺乏场地器材和缺少指导这两项。由此可见,此两项是当前最为影响该县农村留守儿童参与体育锻炼的的环境因素。

  当前蒙城县农村留守儿童课余体育锻炼现状不容乐观。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学校体育开展与城市中小学相比差距太大,学校领导不够重视体育教育,教师专业素质较为低下,“放羊式”的体育教学模式依然盛行,出现重形式不重实质的现象;课堂教学内容单一,缺乏趣味性,不能起到培养学生体育运动兴趣的作用。其次就是家庭教育的缺失,父母在外,孩子由祖辈隔代抚养或者寄居在亲戚家更甚至独自一人生活,这些孩子缺少父母的关爱,不喜欢与人交流。祖辈大都没有什么文化,对孩子的教育局限于基本的温饱问题,不懂得如何对孩子进行培养,更不会去主动培养孩子的运动兴趣。最后,农村体育锻炼环境较差,没有场地器材,没有人指导,每天放学后要做家务等原因都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留守儿童参与体育锻炼。

  从上到下的重视体育,重视学生的身体的健康发展,关注学生成长,尤其是留守儿童的成长。增强体育教师专业素养,加强专业技能的学习,开拓知识面,使学生了解体育锻炼的意义与必要性,让学生自主的进行课外体育锻炼。规范监察与考核制度,逐步促进体育课堂走向正规化。

  父母外出,应该经常关注留守在家的子女,经常打电话或通过网络等方式关注子女的成长。相对于非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缺乏家庭教育、缺乏亲情,在课余时间所受的关注很少,很容易犯错误。父母的关注与督促能为孩子标明前进的方向,培养适合孩子的业余兴趣,也能及时的引导子女健康的成长。

  在我国的众多人口中,老年群体占人口比例较大。调查显示,很多疾病在老年群体的患病几率较大,例如心脏病、糖尿病、脑血栓等疾病。由于老年人的生理机能衰弱,免疫系统的免疫能力不强,因此老年群体比较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害,而产生疾病。有效的体育锻炼能够增强老年人的体质,有益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在我国城市老年育锻炼活动丰富多样,但是在农村很多人只是参加了农业劳动,而基本没有组织有规律的体育锻炼活动。为了农村老年群体能够更

  (1)适当的体育锻炼能够强身健体。适当的体育锻炼,不但能够增强体质,而且能够达到延缓机体衰老的效果。

  随着的衰老,的各个系统都会出现或多或少的问题。例如,的呼吸肌会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的出现萎缩,肋骨会出现钙化,肺部细胞组织的弹性变差,这样会导致老年人的呼吸系统出现问题,以致呼吸能力变弱,很容易发生缺氧而导致死亡。适当的体育锻炼能够增强肺部细胞的活性,提高呼吸系统的呼吸能力,有利于全身器官的新陈代谢。还有,老年人的骨质疏松问题也相对较为严重,适当的体育锻炼能够增强骨骼肌的力量,能够有效地防止骨质疏松。正是由于适当的体育锻炼能够很好地调节的各个系统,有利于强身健体,所以老年群体体育锻炼显得更加的重要。

  (2)适当的体育锻炼有利于心理健康。据科学家研究证明,在适当的体育锻炼后的大脑会分泌一种激素,这种激素能够使人产生一种快乐、轻松的感觉,而长期处于这种状态有利于心理健康发展。在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很多老年人由于退休后没事做,有一种孤独感,特别是农村的老年群体。大部分农村老年人,他们的子女都不在身边,这种孤独感就会显得尤为突出,久而久之这种孤独感便会成为一系列的心理问题。有组织的体育活动能够很好地帮助老年人消除这种孤独感,许多老年人一起锻炼身体,他们彼此的存在打消了这种孤独感,而且增强了他们的存在感,愉悦他们的心理。

  (1)大部分农村体育锻炼设备不齐全。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区经济发展不相同,存在很大程度的贫富差距,很多农村仍然是处于比较贫穷的阶段。尽管改革开放多年,但是很多地方的还是比较落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由于经济不发达,很多农村缺少体育锻炼的场地,缺少体育锻炼器材,有些农村虽然有锻炼器材,但是大部分都在相隔较远的乡镇上,没有下放到各个村。还有些地方体育锻炼设施只是安置在乡镇府等办公单位,并没有多少人去锻炼,因此形成了资源的浪费。

  (2)农村老年人的锻炼意识不强。与一些发达城市地区和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农村老年群体的体育锻炼意识比较低。在很多发达的城市中,每天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已经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他们懂得体育锻炼对自己的好处,有这种坚持体育锻炼的意识。但是在我国农村又有多少老年人能够做到呢?在农村很多老年人在年轻时拼命地劳动,身体透支,以为拼命地干活就能有好的生活,却不知这样不利于自己的身体健康。而且,他们在老了之后依然没有重视体育锻炼,无聊时只是打打麻将、玩玩扑克,完全没把体育锻炼

  (3)锻炼方法不得当。不能否认即使是在农村还是有少部分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但是在他们当中相当一部分人没有专业的体育锻炼知识,存在锻炼的盲目性,这样的体育锻炼或许对身体有一定的好处,但是没有发挥到体育锻炼的真正作用,不得当的体育锻炼有时甚至对造成伤害。所以还须对老年人的体育锻炼进行专业的指导,让他们能够安全而且有效进行体育锻炼。

  的问题是缺乏锻炼的场地与体育器材,由于有些农村缺少置办体育器材的资金,导致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影响了我国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所以,各级政府要对农村的体育建设加大重视力度,加大对农村老年体育事业的资金投入。一方面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另一方面可以寻求社会公益组织,募捐善款。积极争取社会赞助,政府的支持,再加上自己村上的投入把农村的体育建设落到实处,为老年人们建设方便合理的体育锻炼场所,每个村可以建设老年活动中心,充分发挥作用。

  少数民族地区蒙自市山区中学教师参加体育锻炼场所主要集中在学校体育场所和自家庭院占到调查人数的91%。因为山区中学教师的住宿都在学校里,家离锻炼场所不远,方便易行,不但能休闲健身,还能促进邻居之间的交流和了解。乡镇公共体育场所、乡镇广场和乡镇空地选择锻炼的人数比较少占到调查人数的9%,可能是健身条件单一简陋,干扰因素较多。因此,当地乡政府应加大投入健身活动中心,改善体育锻炼环境。云南少数民族地区蒙自市山区中学教师参加体育锻炼的形式根据调查,从少数民族地区蒙自市山区中学教师参加体育锻炼形式上看出,大多数人采取与朋友和同事、家人一起锻炼,其次是个人单独进行锻炼,参加学校组织锻炼和乡镇组织的锻炼占19%。表明山区中学教师参加体育活动多是自发性的,学校和乡镇组织的体育活动与教师的健身需求不成正比,严重影响了教师的锻炼热情。同时也说明少数民族地区山区体育发展缓慢,缺乏群众体育组织和体育工作管理落后。云南少数民族地区蒙自市山区中学教师参加体育锻炼的项目少数民族地区蒙自市山区中学教师选择的锻炼项目排在前面的是散步和慢跑,中间是民族健身操,后面是球类运动。

  根据调查,说明选择散步和慢跑则对场地和器材要求不高,体育锻炼方式比较单一,主要原因在于受运动比较小,不需要较高的专业技术要求,而且便于实施,是一种大众化的运动方式;而排在中间位置是民族健身操,原因是此项目需要一定的场地限制,同时要一定的经济消费,排在后面几位是篮球、羽毛球、乒乓球和排球,原因是球类运动专业技术要有一定的水平,受到年龄的限制等,从事者的年龄段相对在青年和中青年,主要受体能,运动强度,身体的对抗等因素限制。云南少数民族地区蒙自市山区中学教师对体育锻炼的体育消费投入体育消费水平是指按人口平均的体育实物消费资料和体育劳务消费资料的数量,它反映人们在各种体育消费行为中所能承受的物质与精神的支出能力,通常以实际货币支出量来衡量体育消费水平的高低[4]。根据调查显示,少数民族地区蒙自市山区中学教师对体育锻炼的体育消费水平主要集中在每年100元内占63%,几乎没有占20%,100~200元占14%,300元以上占3%,说明山区体育运动场地设施简陋,制约了他们体育消费行为。影响云南少数民族地区蒙自市山区中学教师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体育锻炼意识的强弱对体育锻炼行为起着促进或阻碍作用,培养良好的体育锻炼意识是促进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的重要条件,体育锻炼意识的形成不是天生的,是人们在后天受家庭、学校的教育和社会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以及亲身参与体育活动实践中逐渐形成的,而学校教育是体育锻炼意识形成的重要因素[5]。因为此,根据调查显示,产生少数民族地区蒙自市山区中学教师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是授课负担重,余暇时间少占调查人数的53.3%。其次是学校领导不够重视,健身条件简陋,场地器材不足等占调查人数的20.5%。再次是对参加体育锻炼没兴趣占调查人数的15.2%。最后是锻炼方法的缺乏无人指导占调查人数的11%,影响了参加体育锻炼兴趣的积极性。当地有关部门应根据这些影响因素积极引导山区中学教师参加体育锻炼,重视他们的健康,充分发挥多种功能的体育项目及地方性民族项目,为山区中学教师构建良好的锻炼环境。

  (1)云南少数民族地区蒙自市山区中学教师参加体育锻炼的每周周次和锻炼时间普及程度不高,每周参加3次以上锻炼的教师占调查人数的13%,锻炼时间30min以下占调查人数的64%。为了身体健康,娱乐身心与缓解压力成为他们锻炼的主要动机,占调查人数的62%。(2)方便易行,家离锻炼场所不远,是云南少数民族地区蒙自市山区中学教师选择学校体育场地的锻炼方法。在体育锻炼过程中主要选择参与朋友和同事一起锻炼占调查人数的49%。(3)在体育锻炼项目上,由于工作任务重和家务事繁忙,时间有限,大多数山区中学教师选择散步占调查人数的46%。(4)由于体育场所奇缺的现状,云南少数民族地区蒙自市山区中学教师对体育锻炼的体育消费水平主要集中在每年100元内占63%,制约了他们体育消费行为。影响山区中学教师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是授课负担重,余暇时间少占调查人数的53.3%。建议(1)关心体育就是关心健康,大力宣传和和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扭转云南少数民族地区蒙自市山区中学教师参加体育锻炼意识淡薄的现象,提高山区教师队伍的整体健康水平。(2)上级领导要加强云南少数民族地区蒙自市山区中学场地、器材及资金的投入,建设一定规模和数量的教师体育活动中心,满足当地山区中学教师体育锻炼的需要。(3)加强培训健身指导员,并积极推广适合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山区中学教师的健身运动项目。(4)加强体育组织管理工作,根据地域性、地方性特色对云南少数民族地区蒙自市山区中学教师定期开展有特色的小型、多样化的体育活动,逐渐形成一个良好的体育氛围。

  摘要通过大量相关文献分析,发现国内关于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机制、现状调查和影响因素方面,对学生体育锻炼实施干涉的实践研究很少。体院锻炼习惯的概念也没有统一的标准,大量文献从人的生理和心理方面对体育锻炼习惯进行定义。

  近年来国民体质监测表明我国青少年体能素质状况令人忧虑,甚至短期内不会出现根本性扭转。据调查,上海2001年至2005年学生体质调查果存在突出的问题,在代表男性力量的握力和代表女性耐力的仰卧起坐指标都在下降,7至12岁学生,50米×8折返跑能力下降很大,视力检测70.25%视力不佳,5年内近视率上升5.34%,肥胖率达到12.26%。北京卫生局今年公布了一些数据,中小学生视力也不好,北京小学一年级视力不良率高达36.4%,高三学生不良率高达86%,近视眼患病率从世界第三上升至世界第二,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果反应也不好,台阶试验合格率不高,这是数据反应的,但实际情况可能会更糟。青少年关系国家强弱,关系民族兴衰,是百年大计,是亿万家庭幸福和谐的重大问题。强身健体必须从青少年抓起,这是全民健身工作重中之重。就像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我们也不能以牺牲和忽视青少年体质下降的代价培养人,否则我们国家和民族未来就没有希望,美好远景就会落空。国家针对学生体质下降由体育总局、教育部和国务院多次下发文件指导文件,学生体质研究,特别是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研究在理论界成为热点。

  习惯是一个生理学和心理学领域的概念。字典定义是积久养成的生活方式,逐渐养成而不易改变的行为;从体育学的角度,金钦昌在学校体育学里对习惯的定义是由于重复或练习而巩固下来成为需要的自动化的行为方式。[1]这种定义明显满足不了理论界研究体育锻炼习惯的需求,于是学者们从生理和心理的角度对习惯进行了定义,但是学者们只是从自己的研究提出定义,目前还没有公认的、全面的、权威的定义,邱梅婷等2005年在首都体育学院学报上发表的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定义体育锻炼习惯是人们为了满足生理、心理和社会需求,在内在动因和外界环境交互作用下重复发生有利于身体健康的身体运动,是在不断重复身体练习的基础上能持之以恒地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自动化的行为方式。[2]白文飞在义务教育阶段影响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培养的研究这个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青年专项课题种也是从生理和心理学范畴对体育锻炼习惯进行定义。从体育锻炼习惯的构成因子角度来定义的也有很多,莫连芳在对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界定一文中就是从体育锻炼习惯的构成因子锻炼频度、运动负荷和锻炼持续时间进行定义,认为体育锻炼习惯是每周至少锻炼三次,每次锻炼最少30分钟,心率大于110次每分钟,持续时间在一年以上[3]。

  综合各家之言,但从某一角度对体育锻炼习惯进行定义都是不全面的,从生理学、心理学、行为学和构成因子多方面分析,体育锻炼习惯定义应该是为了满足自身和社会的需求,在内外因素的综合交互作用下,每周不少于三次,每次锻炼最少30分钟,心率大于110次每分钟,持续时间在一年以上的不断重复身体练习的基础上能持之以恒地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自动化的行为方式。

  近年来针对体育锻炼习惯的研究从文献资料上看,比较集中在学龄期,其中大学阶段体育锻炼习惯研究的文献资料最多,中小学阶段次之,学龄后(社会体育或社区体育)阶段则很少,学龄前的则更加少;从研究的视角上看,从学校体育教学的角度研究得比较多,而从课余健身锻炼的角度研究得较少;从研究的方式上看,研究如何培养和形成体育锻炼习惯的多,如关北光在《体育与科学》上发表的中学生锻炼习惯形成的心理轨迹及引导方法、谢春生在《体育科学研究》上发表的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与习惯的研究等。而对体育锻炼习惯形成后如何保持或不间断的研究较少;从研究方法上看,运用社会调查法研究得比较多,其中运用问卷调查法的最多,主要研究体院锻炼习惯的形成机制,影响因素等,如宋晓东论影响体育锻炼行为的因素德研究等,而采用实验法、实证法对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进行干涉的研究比较少;从实践和理论的角度上看,一般性的研究比较多,体育锻炼习惯干涉理论研究较少。

  通过文献资料分析,纵观近年来学者对体育锻炼习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准备阶段,即集中研究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机制理论、体育锻炼习惯的影响因素和体育锻炼习惯概念的界定等基本理论方面,其中习惯的形成机制研究还不够深入。而通过实验验证国外已经比较成熟的体育锻炼习惯干涉理论的研究很少,合我国学校体育的实际研究新的适合我国国情的新的体育锻炼习惯干涉理论更是基本没有,基本上是研究领域的空白,有一些研究也只是理论上的探讨或者是干涉理论的解释和说明。即使是白文飞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青年专项课题义务教育阶段影响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培养的研究也只是研究中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机制、现状和影响因素。我国现在的情况是学生体质不断下滑,要改变这种局面,最关键的是要对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进行干涉,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以及在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后怎样预防习惯不被破坏。所以说理论界对体育锻炼习惯的研究任重而道远。

  总的来说,目前我国关于学生体育锻炼的研究还停留在一般性理论研究,如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机制、影响因素等方面,指导性的关于如何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研究也有一些,但不够深入,实践性的对学生养成良好体育锻炼习惯的干涉理论还很少涉及,这方面的研究能很好的解决体育锻炼习惯的果问题,必须要引起理论界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