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体育官方网站从健身到健康br还需要一张运动处方在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的理念已成为社会各界共识。但与此同时,不当运动带来的损伤也在悄无声息地侵蚀着人们的健身热情。如何规避运动中如影随形的伤病陷阱?如何提升健身锻炼的有效性?如何让运动真正成为治未病的良药?专家指出,指导人们科学合理、适当适量健身锻炼的运动处方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方案,是连接健身与健康之间的那座关键桥梁。
运动处方的概念最早诞生于美国。简单来说,运动处方是由专业的医师和运动指导人员根据病人具体的身体健康状况,以处方的形式对其运动的种类、频次、强度、安全注意事项等内容进行指导,以帮助病人通过运动锻炼治疗疾病、改善健康状况。
原美国运动医学会主席斯金纳教授说,大量循证医学数据表明,科学规律的体育活动对于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慢性疾病能起到治疗甚至是预防作用,对抑郁症等心理疾病也有缓解作用。
对慢性病患者而言,运动处方的作用不言而喻。不过,在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体医融合促进与创新研究中心主任郭建军看来,并非只有慢性病患者才需要运动处方,运动处方对健康人群同样有治未病的作用。
“我们要从疾病发展全过程的角度理解运动的作用。在慢性病发病前,人们同样需要运动锻炼来预防疾病的发生,同样需要科学的健身指导来保证运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从某种意义上说,科学健身指导可以视为运动处方的初级阶段,一般性的科学健身指导更多是解决运动安全性的问题,个性化、差异化的健身指导则更有利于提升运动有效性,也更趋近于运动处方的作用,更能起到治未病的作用。”郭建军说。
今年8月8日是我国第10个全民健身日。经过10年发展,全民健身理念早已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已实现了从“要我运动”到“我要运动”的观念转变,但从“要运动”到“会运动”,人们的健身意识还需要进一步升级。
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原所长李国平说,目前健身人群中存在认识误区:一是在锻炼中过分关注和强调成绩,二是健身前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没有科学的评估和测试。一些人因运动量过大,产生机体不适应,导致身体疲劳、关节受损等;一些人因运动方式不当、运动项目选择不对,往往容易造成意外损伤,甚至猝死;还有的人则是运动不足,每次锻炼运动量不够,或者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达不到运动促进健康的目的。
对此,李国平建议政府部门、媒体及社会力量共同努力,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将科学健身的方法推荐给大众。
郭建军表示,从“要运动”到“会运动”的观念升级,关键是开展大众科学锻炼素养教育。科学锻炼是以身心健康、降低慢性病发生风险为目的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科学锻炼素养要求人们具备科学锻炼的基本知识和态度,掌握科学锻炼的基本技能,具有科学锻炼的习惯。
当前,运动处方在国内尚处在发展起步阶段,在体制机制建设、基础理论研究、人才队伍培养等方面还存在明显不足,远远满足不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健康需求。但在郭建军看来,体医融合能解决运动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从多个试点项目成果看江南体育官方网站,是推动运动处方发展,实现全民健康的有效途径。
“在技术层面,竞技体育多年发展积累了大量的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医疗技术提供运动的安全保障。在资源方面江南体育官方网站,体育系统的场地资源能克服医院场地短缺的问题,大量的健身指导员江南体育官方网站、退役运动员经过培训都可以做医生的助手,对患者进行科学锻炼指导。在话语权方面,医生可以宣传体育与健康的关系,推荐患者接受运动处方。体育专家也应大力宣传体育在疾病防控方面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郭建军说。
“在指导全民健身过程中,体育和医疗怎么合作,各自如何分工是关键。共同合作才是体医融合。不能因为有分工,而将体医融合变成体医合作,更不是体育配合医疗促进健康。应该是各自分工,但有机融合,避免各自的缺陷,发挥各自优势,弥补对方不足,从而达到融合,最终促进体育和医疗共同发展,推动全民健康。”郭建军说。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