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体育官方网站影响我人生的清华体育 高鸿信:在实验室内外我都是铁人

  江南体育新闻资讯     |      2024-07-17 09:24

  江南体育官方网站影响我人生的清华体育 高鸿信:在实验室内外我都是铁人高鸿信,2009-2013年清华大学化学系本科,2013-2018年普林斯顿大学化学系博士,2018年博士毕业后回国工作。在校期间曾担任清华大学中长跑二队队长、清华大学跳绳队队长江南体育官方网站

  上中学时,有时候看着新闻联播,我的父亲会突然说:“快看那个背影!那个人是陈希,当年他可是北京市高校百米冠军。他在前面跑,后面一条线!”这句话几乎每年都会重复一遍。父亲是清华1979级计算机系的,中小学期间多次获得全校跑步冠军,却连清华的马杯田径赛都没有资格参加。高校冠军那该多厉害啊!后来,我在为清华田径队做后勤时,有幸查到了1981年首都高校田径运动会的成绩。男子百米冠军是陈希,成绩10秒9;亚军11秒4,第八名11秒5。这真的是“他在前面跑,后面一条线!”

  说到清华短跑,不得不提眼镜飞人胡凯。2005年世界大运会上,胡凯创造历史地获得了百米冠军。铺天盖地的新闻反复强调胡凯是“来自清华大学的眼镜飞人”,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2008年北京奥运会,胡凯领衔的中国男子4×100米接力队首次闯进奥运会决赛,再次创造历史!那时没想到的是:几年之后,我可以和男神胡凯并肩为清华田径队工作。

  2009年9月军训期间,化学系体育部部长吕秋亮来到新生宿舍,邀请大家报名参加北京国际马拉松。这是那个以前只在电视上看过的比赛吗?清华学生居然可以报名,太不可思议了!报名表上有全程(42.2km)、半程(21.1km)、9km三个项目。我心想,半程比我跑过的最远距离的两倍还多,于是打算报9km。但是吕秋亮学长听闻我跑过10km,大喜过望,极力推荐我跑半马,因为他还没见过哪个新生这么能跑。清华的体育氛围造就了北马的参赛传统,我正是受此影响,才决定搏一把,报名半程马拉松。而这次北马报名经历,也开启了我的体育人生。10月的北马半程很顺利就跑完了,我的成绩是1小时48分,在化学系跑得最快。我的名字还登上了系刊的“光荣榜”。

  北马报名之后,化学系组织了几次训练,第一次是2009年9月21日星期一,9字班开学第一天。领头的人说:“我叫胡适,博士四年级,是清华大学中长跑二队队长。”校队队长!这是什么概念!我父亲中学期间体育那么好,在清华都没参加过马杯。我上清华之前体育从不突出,哪敢奢望参加校运会。能在系运会拿个名次,已经是我想象力的极限了。化学系居然有学长是校队的,还是队长!当时也不知为啥,我边跑边想:胡适学长真是太帅了!以后我也要当校队队长。说来神奇,从小到大正经许过很多愿望,大多数愿望还没吃完蛋糕就忘了。可这次随随便便的胡思乱想,竟念念不忘,最后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了。胡适是中长跑二队第10任队长。2011年11月,我成为中长跑二队第13任队长。我卸任那年,中长跑二队连续第三年获评清华大学体育代表队优秀队。

  我父亲的体育巅峰时刻是计算机系800米亚军,2分13秒。高中毕业时我的最好成绩只有2分41,原以为永远也达不到这个成绩,但是中长跑二队的训练使我突飞猛进。在2012年马杯上,我以2分13秒的成绩获得了男子乙组800米亚军。与软件学院仉小军的那场对决可谓精彩,前550米我一直跟跑,进入最后一个弯道之前,我突然加速超越,但是在600-700米的弯道中减速,为最后的冲刺储备体能。我料定他不敢贸然在弯道从外圈超我。还剩80米,我已经听到仉小军要从外道超我的声音了。我立刻全力冲刺,并且逐渐跑向二道,迫使他不得不跑到三道,消耗了大量体力。在距离终点10米的地方,我总算确立了领先优势,终于赢了仉小军!

  2012年马杯男子乙组800米,我和仉小军冲刺的最后10米。冠军领先我俩20米,早已冲过终点。小组第4落后我俩150米,不在镜头中

  我从来不敢炫耀自己是马杯田径亚军。一方面原因来自我父亲——他当年2分13只是计算机系的亚军,如果说现在同样的成绩能拿清华亚军,他一定会鄙视90后们的身体素质。另一方面,后浪们确实做到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正是在2012年,由中跑金牌教练曹振水等人保持的男子4×800米接力校纪录终于被打破了!自动化系的李昊、伍志超、唐彦嵩、王海峰跑了8分49秒,每个人都跑进了2分13!( 唐彦嵩:珍藏心间的九年时光,挚爱一生的马杯岁月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自动化系早早放出风声要破纪录,但他们直到第5圈还落后于计算机系。也就是说,计算机系的前两棒也都跑进了2分13,我爸当年的2分13此时回到计算机系只能排到三四名的样子。清华人,确实做到了一代更比一代强!

  马杯田径我只拿过个人亚军,但有一项接力冠军至少有我一半的功劳——化学系在2012年女子乙组4乘800米接力中获得冠军。夺冠之路一波三折,眼看就要比赛了,大家纷纷推脱自己跑得慢。系体育部干事从当年四射的学长变成了佛系学弟,说大家不想参赛就不要强求嘛。我一听就火了,体育报名哪有不进行动员的!90多年前有个化学老师叫马约翰,他是怎么说的?Fight! Fight! Fight to the finish!

  于是我挨个打电话动员,很快找到了三个人:女子400米业余校纪录保持者、校健美操队队员吴丽妍;校乒乓球队队员、未来双料特奖得主马冬昕;校中长跑二队队员、高考省状元马战。然后再难找到第4个人了。终于,在我打到第7个电线班的周易说:“我跑得不快,但我愿意参加4乘800米接力。”此次冠军恐怕是化学系在过去20年间唯一一个马杯田径接力冠军!我很欣慰自己在报名截止那天的坚持。我要借着征文的机会着重感谢基科09班的周易,尽管她的名字前面没有耀眼的头衔,但她的主动报名成为凑齐冠军队伍的关键。

  2012年化学系获得女子乙组4乘800米接力冠军。前排左起:周易江南体育官方网站、马战;后排左起:吴丽妍、马冬昕

  大一那年马杯毽绳比赛和“几代一”考试冲突了。考完试回到紫荆7号楼,只见楼内宣传栏里大字写着“李万欣267破纪录”,每个字都有脑袋那么大。这是航院的李万欣同学刚刚打破了男子1分钟单摇的校纪录。不服输的我当即立志:明年双摇的校纪录就是我的。第二年,我以一分钟双摇129个的成绩,刚好打破了128的原校纪录。这个校纪录至今已经10年了,再无他人能破!

  我当然不会满足于只破一次校纪录。大三那年我跳了130,大四那年133。今年因为疫情,四月份举行了“云动会”,我60秒双摇跳了139,遥遥领先于第二名。曾经教过我的冯宏鹏老师专门为此发了朋友圈。毕业七年还能被体育老师记住,这对我是莫大的肯定。

  “一二九”合唱,我们班李秋野是领唱。某次排练中,老师批评他不好好唱。他说:“上午刚打完比赛,每打一剑就要吼一声,嗓子喊哑了。”李秋野平日一向低调,现在当着一百多号人,透露自己上午参加了击剑比赛?一定有情况!我赶紧看手机,只见他的人人网状态写着“首都高校击剑冠军——清华大学李秋野!”天呐,同班同学获得了首都高校冠军。首都!高校!冠军!此时我的内心不仅充满了崇拜(就像崇拜首都高校冠军陈希一样),还想着要向他看齐。

  双摇破纪录之后,许淑文老师邀请我加入了跳绳队,并给我报名了一个月后的首都高校毽绳比赛。首次参赛,我就拿到了三摇的首都高校季军,单双摇接力第四名,以一己之力拿到了男团第七的奖杯。去年清华跳绳队可是空着手回来的。从此,我成为了跳绳队的顶梁柱。“首都高校冠军”似乎也没有那么遥不可及了。

  大三我再次打破了一分钟双摇校纪录,并再次备战首都高校三摇比赛。某次训练中,姜来老师路过,轻蔑地说:“跳的啥玩意儿呀。”我非常不服,争辩道:“我三摇能跳40个,首都高校季军,是清华近年来的最好成绩。”姜来说:“我们羽毛球队男队员人人都能跳100以上。”然后给了我一些指导,帮我改进了动作。因为首都高校亚军只能跳几十个,我猜“羽毛球队男生人人能跳100”肯定是在胡扯。但我还是接受了姜来老师的指导,因为动作改完之后成绩进步了。当年我获得了首都高校亚军,离目标更进了一步。后来我才知道,姜来所谓的“我们羽毛球队”指的是国家队!谢谢您的激将,您真看得起我!

  大四某次射击课上,发挥一向沉稳的我频频脱靶。董智老师发现异常之后,叫我赶紧别打了,说我心里一定有事。确实,明天将是我人生中最后一次参加首都高校跳绳比赛了,最后一次冲击冠军的机会。前一天最后一次训练中,我发现用自己的绳子可以稳拿亚军,但不太可能冲击冠军。用某个同学的绳子容易失误导致没有名次,但是跳好了有机会争冠。换绳还是不换绳,我从周四下午训练结束一直纠结到周五上午的射击课,也没决定下来。

  在董老师的开导下我想通了——季军亚军我都有了,最后一年当然要搏一下冠军啊!还求什么稳啊!果断换用同学的绳子。第二天,2012年12月8日,我终于成为心心念念多年的首都高校跳绳冠军,这是自长跑健将安虎之后,十几年来清华的第一位首都高校跳绳冠军!

  2012年首都高校毽绳比赛赛后大合影。短短两年,清华跳绳+踢毽从只获得一两个团体奖杯发展到获得全部七个奖杯

  Ironman,中文翻译称为“大铁人三项”,要求运动员在17小时内连续完成3.86km游泳、180km骑车、42.195km全程马拉松跑,是这个星球上难度最大的单日耐力比赛之一。2014年9月20日,在美国做博士后的胡适完成了“大铁人三项”这个到几乎不可能完成的比赛江南体育官方网站。我在网络直播中,目睹了胡适身披五星红旗冲过终点的画面,旁边是主持人“You Are an Ironman”的声音。这个画面看得我热血沸腾,当即决定,明年我也要参加“大铁”。

  早在2008年,胡适就曾组织清华中长跑二队参加过一场短距离的三项赛,还上了CCTV5的体育新闻。2011年胡适等人还在社团部注册成立了清华大学铁人三项协会(几年后因为人数过少,社团被注销了)。而我呢,一不会自由泳,二没骑过公路自行车。但当我得知中国还从未有过25岁以下的大铁完赛者,我有机会成为全国年龄最小的铁人时,清华人永争第一、敢为人先的精神一瞬间涌上心头。

  确立目标之后,剩下的就好办了。比如学习自由泳。我父亲那个年代,他的一位室友从图书馆借来游泳的书,在宿舍拿个脸盆从换气学起,一个暑假就学会游泳了。于是我也搞来一本游泳的书。过去十多年我只会蛙泳一种泳姿,但这次只用5周就学会了自由泳。几个月之后的2015年7月26日,在纽约州普莱西德湖,我身披国旗跑过Ironman的终点线,耳边响起了“Hongxin Gao from China, You are an Ironman”的声音。

  胡适完成大铁激励了我,而我的完赛激励了更多清华人。受我的影响报名了226km大铁并最终完赛的人,有本系的师兄、曾经同住紫荆7号楼但曾经没有锻炼习惯的航院学长、体重指数超过24的经管学妹、新雅书院当时大一的小学弟……2014年胡适手中的五星红旗,2015年传给了我,2017年又传给了清华学弟。清华体育精神就是这样代代相传。

  2018年5月我迎来了博士毕业答辩。导师介绍学生时,一般会揭秘一些信息。我的导师John T. Groves院士是这样介绍的:“Hongxin有一封推荐信来自Yigong Shi。Yigong在推荐信中说,他和Hongxin是跑步认识的。”周围的小伙伴纷纷表示“这也可以?”但正是这封与众不同的推荐信影响了我的人生。如果只看成绩,美国人一般觉得GRE化学考80%已经是不错的分数了,我考99%高得有点假。可以说,在普林斯顿的这五年,我没有感受到周围美国人对亚裔的所谓“刻板印象”,因为我不仅不是“亚裔书呆子”,我的体育还好过了普林化学系同一届的所有美国人,体育成为了我的名片。

  在找工作面试时,我是这样介绍自己的——在实验室内,我研究的是三价铁化合物;在实验室外,我是大铁人三项赛完赛者;所以实验室内外,我都是铁人。凭借这个与众不同的自我介绍,多家公司的面试官眼前一亮,我最终顺利拿到了工作录用。

  体育不仅是我的名片,也成为了我的社交方式。我曾经把一个同事的孩子从完全不会跳绳教到能跳100多,这使我成为了公司抢手的跳绳教练。我和老婆都是“水木铁三群”的成员,前几个月我们有了孩子,群里一位宝妈和我们分享带娃经验,还送我们东西。这些似乎都是生活中的琐事,不该写到征文里。但我想说,清华体育确确实实影响了我的人生,也影响着我的孩子。

  2009年9月,当体育部学长来到我的寝室,说新生可以报名“北京国际马拉松”时,我的人生轨迹就被彻底改变了。

  2021年是母校110周年华诞,在筹划制订面向110周年校庆活动方案时,校友们提出了各种建议。清华校友总会在征求校友意见的基础上,拟出版专题书籍,其中有一个关于体育的专题:《影响我人生的清华体育》(暂定名)。

  体育是我们在清华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清华的体育传统是清华大学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清华体育的环境以及文化,培养了我们对于体育的认识,也使我们对运动有了强烈的兴趣。因为体育,我们获得了相应的社会品质、规则意识、团队精神等体育迁移价值所带来的影响。

  若有诗意藏于心,岁月从不败华年。我们热诚地邀请你,写出你和清华体育的故事。我们相信,这些感人的故事,将激励其他清华校友,特别是在校的学弟学妹们,更好地传承和光大清华的体育传统。

  经过一年的征集,截至2020年10月31日,征稿小组已经收到近百篇稿件,近期我们将择优出版第一辑。欢迎广大校友继续投稿,待达到一定数量后,我们将择机出版第二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