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体育官网教育部: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加强学生体育锻炼睿艺9月3日消息,今日,教育部召开了新闻发布会,介绍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发布解读《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和第八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
会议由教育部新闻办主任、新闻发言人续梅主持,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一级巡视员郝风林、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刘培俊全国中小学健康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所长马军出席会议并答记者问。以下为发布会全文:
续梅: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来参加教育部的第五场金秋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一起来关注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我们经常都爱说一句话,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健康当中,就包括了体育和卫生。为了进一步加强学校卫生与健康工作,最近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文件,就是《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此外,按照国务院建立的相关制度,教育部等六部门组织的第八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也于近日结束。所以,我们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就这两项工作一并向各位作介绍。
今天我们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三位司领导都来出席发布会,他们是:王登峰司长,郝风林一级巡视员,副司长、一级巡视员刘培俊,另外还专门请了一位专家代表,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所长,同时也是全国中小学健康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马军所长。下面,我们首先就请王登峰司长介绍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和第八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的有关情况。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发布解读《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和第八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
王登峰: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今天发布会的主题,刚才续主任介绍了,事关学生的健康,这里面包括体育健康课程,包括学校卫生、爱国卫生运动、疫情防控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其核心就是贯穿一个“健康第一”的理念。
首先,给大家介绍《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这个《意见》的出台,是基于对当前形势和对学生健康的高度关注而出台的。
“健康第一”的理念,不仅仅是教育的理念,也是整个“健康中国行动”的一个重要理念,也是习总高度关注、全社会高度关切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在“健康中国行动”方案里专门增设了一个特别行动,就是中小学健康促进专项行动。这个“中小学健康促进专项行动”其实就是面向中小学,通过采取各项措施,提升中小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同时,在去年中办和国办联合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从这两个文件的名称大家可以听得出来,一个是关于体育的文件,一个是关于卫生和健康教育的文件,其他的全都一样,都是全面加强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学校卫生和健康教育工作,这也是贯彻落实习总“健康第一”教育理念、“健康中国”建设理念和整个教育改革发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同时,这次的疫情防控,从全国特别是在学校系统,也积累了非常多的疫情防控、学校卫生和安全工作的经验,也需要进一步把这些经验固化下来,能够成为将来学校卫生工作、健康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的经验和依据。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这个《意见》,这是我们这个文件出台的背景。
第二方面,这个文件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主要是三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要提高认识。我们一直在强调“健康第一”,那么“健康第一”对学校意味着什么?对家庭意味着什么?对社会意味着什么?对我们每个个人又意味着什么?“健康中国行动”一个核心的理念,就是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对于学校来讲,对于学生来讲,我们不仅仅要让学生承担起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同时社会、学校、家庭也要承担起这样的职责,也就是把“健康第一”真正放在教育教学、家庭和社会活动非常显著、非常重要的位置上来。这是这个文件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真正提高全社会特别是整个教育系统所有的老师、所有的家长、所有的学生对健康和卫生工作的重视程度。
要解决的第二个问题,也就是这个问题的主体,就是问题导向。学校卫生和健康教育工作,到底有哪些问题需要我们去直接面对、努力解决,还有哪些问题需要我们长期的努力。总结起来,大概有这么几个方面:
第一,学校的健康教育问题。也就是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健康知识。大家知道,在我们国家的课程体系里面,体育与健康课既包括体育,也包括健康,这里面健康教育的内容如何贯通大中小幼,从一个人每天的日常生活到每天日常生活给我们健康带来的影响,以及涉及到卫生和健康方面的一些科学知识,可能都需要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规划和教授。
过去这门课是由体育和健康课来组成,所以大家可以理解,这门课应该是体育老师来讲的。在推进的过程中,各地各校也都下了很大的功夫,但是在健康教育的内容方面、教授方式方面以及教学效果方面,还是存在着非常多的问题,这个文件这次非常明确地提出,健康教育的课程从内容循序渐进的推进,以及什么人来教、怎么教、教什么,都作出了明确的界定,这是一个历史性的突破,也就是把我们学校的健康教育的内容真正规范化,特别是要系统化,还要通过各种方式来努力实现教学的效果。
第二,学校的卫生保障问题。这是大家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最直接的就是食品安全问题、营养问题,另外,学校要进行学生健康监测工作。最近我们也要推出,也是这个文件里明确要求的,急救的培训。还有学校卫生设施的建设和标准。刚才讲体育健康课程,是由体育课来完成的,体育课的教师,也就是体育教育专业要加强人才培养,在未来的学校体育教师的培养中,应该把健康教育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要构建完整的校园疾病特别是传染病的预防体系。这是学校卫生保障工作,在这个文件里可以说作了详细的说明和规定。
第三,要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这个健康生活方式,首先是要让每个同学都认识到自己是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这里面要形成良好的健康生活习惯,是他们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文件明确提出了关于体育锻炼,这里面既对学校提出了课时的要求,也对学生包括家长提出了要经常性参加体育锻炼,每天都要有适量的运动时间、户外活动时间,还包括作息和环境卫生等等一系列的个人健康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的养成。
第三方面,这个文件贯穿了预防为主的理念。从学校卫生工作、健康教育工作来讲,特别是从我们国家“健康中国行动”方案来讲,我们关注的是要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是去对疾病或者不仅仅对疾病进行防控和治疗,而且要塑造一个远离疾病的大的文化环境背景。中医强调的是“治未病”,也就是说在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中,我们要通过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从健康促进的角度,去调整、约束、规范办学行为和学生学习、锻炼、作息的行为,这是一个预防为主的理念,这在文件中也有了充分的体现。这是第二个方面,我们要解决什么问题。
第一,健康教育要真正抓好落实。这项工作我们已经全面启动,近期将出台大中小幼健康教育大纲和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另外,为了帮助各地各校开好健康教育的课程,我们还会组织专家利用信息化手段去发布相关的课件和信息化资源。
第二,进一步强化学校体育,能够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体育锻炼和体育竞赛中,不仅仅能够享受运动的乐趣,而且能够切实增强学生体质,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锤炼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这是加强学校体育工作。
第三,要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最近教育部密集出台了一系列学校管理方面的文件,特别是关于手机管理、作业管理、睡眠管理、体质健康管理、读物管理等等,这些都是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增加学生户外和体育锻炼时间,而且也是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第四,强化领导、管理、监督和评估。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要纳入整个教育评价体系,要成为学校各项工作综合评价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会成为“健康中国行动”特别是中小学健康促进专项行动的重要评价指标。这是我给大家介绍的第一个方面的情况。
第八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是2019年启动,本来应该是在2020年6月份发布这个调研结果。但是由于受到疫情的影响,各项工作的推进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但是我们这项工作还是按步就班坚持做下来了,所以晚了差不多一年的时间。今天是2021年的9月3日,才发布2019年的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从我们目前掌握的情况看,这个调研结果基本符合当前学生体质与健康的情况。我主要给大家通报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从总体上来看,2019年,整个大中小学生的体质与健康情况出现了明显改善。我们2019年一共调研了大中小学生374257人,这个样本量应该是足够大的,而且我们是做的分层随机整群抽取,所以这个结果应该是可信的。体质健康达标优良率在2019年全国6-22岁学生,也就是从小学到大学,优良率达到了23.8%。但是,在优良率明显上升的结果里面,我们可以看到,初中、高中和大学优良率的上升幅度是有显著差别的。初中生优良率的上升非常明显。我们可以看到,从2014年到2019年一共增长了5.1个百分点。但是高中生,2014到2019优良率只增加了1.8个百分点,大学生增长了0.2个百分点。所以,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到,总体上优良率在增加,但是大学生基本上没有增长江南体育官网。
第二个结果,全国学生的身高、体重、胸围等发育指标持续向好。也就是我们学生整个身体发育情况是越来越好。第三个结果,肺活量水平全面上升,也就是心肺功能在不断上升。第四个结果,营养不良得到了持续的改善,这也是一个非常令人高兴的结果。第五个结果,在身体柔韧性、力量、速度和耐力等方面,中小学生出现了好转,但是大学生仍然没有出现好转。这是我们2019年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的结果。
从这个结果来看,能够出现一些积极的变化,特别是身体形态发育和中小学生的柔韧性、力量、速度和耐力等等的好转,是一系列重磅政策落地以后所产生的积极效果。体质与健康出现好转,但是问题依然严峻,青少年的近视、肥胖等问题,还有大学生体质下滑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因此,如何让一系列重磅政策真正落实,产生重磅的效果,还需要我们持续用力。
这里面就包括我们近期刚刚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以及去年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还有最近中央出台、教育部出台的一系列事关教育改革的重磅政策,这些政策无一例外都跟学生的体质与健康有着直接的关系,包括现在正在推进的“双减”工作,也是为了减轻学生不必要的课业负担,能够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到阳光下去参与体育锻炼活动,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广大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高度关注,也需要我们教育系统下一步能够更加聚精会神地抓好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
南方都市报记者:三年前发布的《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强调,要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总体近视率还有体质健康状况纳入政府的绩效考核。请问对不达标地区和不达标方面是如何整改的?谢谢。
王登峰:刚才记者提问的是关于近视防控问题。2018年,八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防控青少年近视的文件,这个文件是贯彻落实习总关于青少年视力健康问题的重要批示,同时也是回应全社会的关切。包括我刚才讲到,在第八次的学生体质健康调研中,青少年视力不良问题依然严峻。
一是从2018年出台文件,到2019年我们进行第一次文件落实的评议考核工作。2018年我们做了学生视力不良率的基数的统计。经过2019年的努力,全国青少年学生总体近视率比2018年下降了3.4个百分点。八部门关于青少年近视防控的文件要求各地努力每年让青少年近视率下降0.5个百分点,2019年应该说是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当然,还要告诉大家一个信息,2020年,由于受到疫情的影响,青少年的近视率又上升了2.5个百分点。但是上升之后,跟2018年相比,还是下降了0.9个百分点。所以,如果从三年的情况来看,扣除疫情的影响,我们平均每年还是下降了0.5个百分点。这说明了各地在落实近视防控工作的各项措施方面确实是下足了功夫,想尽了各种办法,各项措施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因为疫情的影响,出现了明显的波动,这也进一步提升了我们做好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的紧迫性。
二是通过对2019年各省推进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的评议考核,近期教育部等四部门已经给各省反馈了评议考核结果,同时也部署了对2020年近视防控工作进行评议考核的通知。通过对2019年的评议考核工作,我们发现了各地总体上实现了近视防控的目标,但是也还是有个别省份在2019年近视防控任务没有完成,也就是没有下降0.5个以上的百分点,有的地方还出现了上升,但总体目标是实现了。同时,综合防控的各项措施也都得到了有效的贯彻。青少年近视防控综合措施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增一减一保障”。“一增”就是增加体育课和课外活动的时间;“一减”就是减轻学生不必要的课业负担;“一保障”包括近视防控的条件建设、政策宣传、制度安排等等。各地在这三个方面都做了大量行之有效的工作。
三是监测干预、示范引领和督导检查都在全面推进,这也是我们在2019年能够取得近视防控显著进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当然,我们在评议考核过程中,也发现各地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重视程度还有待提高。二是督导考核还不够全面。三是防控措施还不到位。在2019年,很多地方采取的措施里面,包括增加体育课的课时,改善教室、图书馆、实验室的照明条件,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是各地的发展很不平衡。四是条件保障还不够充足。这既包括科普宣传,也包括如何增加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如何切实有效地减轻课业负担等,还需要持续用力。
对于没有达标的地方,我们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同时在这次评议考核中,我们是分省份,把每个省的考核评议结果都发放到各省级人民政府。从我们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各地正在认真按照我们评议考核结果去查缺补漏,查找问题,总结经验,去进一步完善。同时,教育部等八部门在评议考核里对各地提出了明确要求,要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线年的评议考核工作。同时,教育部等15部门于今年年初推出了《光明行动》。这个《光明行动》是八部门《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的具体化,对措施的要求更加明确、更加具体。我们要求各地严格贯彻《光明行动》方案,争取把各项工作都能够抓好,落到实处,确保青少年近视防控取得实效。
总台央广中国乡村之声记者:农村学生的体质和健康也一直是大家关心的话题。近些年,农村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情况有没有发生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谢谢。
郝风林:我来回答这个问题,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教育部历来重视农村学生的体质与健康工作。根据第八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反映农村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指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和提高。具体表现在:
一是农村学生生长发育水平全面提高,健康状况明显改善。比方:身高、体重、胸围、肺活量等指标增长明显,缩小了与同龄城市学生之间的差异。比方说,7岁农村男生的身高比城市男生低1.23厘米,女生低0.46厘米。农村男生、女生的肺活量仅比城市男生、女生低38毫升,几乎持平。
二是农村学生身体素质测试成绩总体表现要优于城市学生。比方说,农村男生立定跳远平均成绩比城市要远1.37厘米。在男生的1000米和女生的800米耐力跑上,农村学生分别比城市学生快2.93秒和2.64秒。
农村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出现好转的主要原因有两点:第一,得益于习总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持续关心。党的以来,习总对学校体育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我部深入贯彻落实,制定了一系列的新政策和新举措。围绕学生的核心素养,聚焦“教会、勤练、常赛”理念,“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体育教学模式不断完善,农村学生体质状况得以改善,学校体育教学、训练、竞赛等改革工作不断深化。
第二,得益于城镇化进程和“精准扶贫”工作的快速推进。我们通过深化教育改革,促公平、补短板,通过优质资源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在师资、场馆、器材等薄弱环节上下功夫,采取有力措施,切实补齐包括农村在内的学校体育工作的短板,促进农村地区体育教师和场地设施提质增量,为农村地区学校体育、青少年健康工作提供坚实的保障。
澎湃新闻记者:此前国家相关部门的发布显示,学生体质与健康方面存在近视、肥胖以及速度、耐力等方面的问题,请问这些问题在第八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中是否有所体现?具体的程度如何?儿童青少年肥胖成为当前面临的普遍性问题,对此请问有哪些针对性举措?谢谢。
全国中小学健康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所长马军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马军:2019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中,你刚才提到的包括近视问题、肥胖问题、营养不足问题,都涉及到了。体质调研我们涉及到形态发育、机能发育、身体素质、健康状况四个方面,一共有24个指标。从2019年和以前的7次体质调研的情况来看,有的指标是在向好,比如说形态发育指标持续向好,特别是身高。
但是也有一些问题又有新的体现,虽然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是情况有所改善。比如说近视的问题,从2018年开始,《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发布以后,从全国、从社会、从政府机构、学校、家庭对近视防控都非常重视。尽管在2020年的时候,因为疫情的影响,近视检出率有所反弹,但是和2018年比还是有所下降。身体素质,从中小学生来讲,不管是速度素质50米跑,还是柔韧性,还是耐力素质,1000米跑(男)、800米跑(女),在中学生都是有所改善的。但是对于大学生来讲,整个身体素质出现下降。基本情况就是这样。谢谢。
刘培俊:做一些补充,特别是对下一步的举措。感谢澎湃新闻记者在金秋开学之际关心学生的视力、体重和体质问题,我们希望每个学期的开始,孩子们都牢牢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保护好视力,这一年的视力别下降,这一年的体重要适当,这一年的体质要增强。刚才王司长在发布第八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情况时,从五个维度介绍了孩子的体质健康状况,刚才马军所长也针对性地回答记者提问,特别是有关详细数据可能会公开发布。
根据大数据显示,媒体关心的三个问题有一个总体趋势。一是关于近视,青少年近视基数和比例较大,但是近视防控的效果初显,基本实现每年下降0.5个百分点防控目标。二是关于超重和肥胖的问题,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率上升,但是总体增长趋势放缓。其中,以低龄段学生肥胖问题放缓最为明显。三是高等学校的体育工作得到了加强,但是大学生体质下降的趋势仍然存在,学生健康干预亟待加强。
基于这三个趋势,下一步怎么有针对性地改进工作、增强体质,不仅从数据上看好,而且确实在体质上,在一些体质健康关键指标上有所好转,下一步的工作考虑、总体思路和具体举措,主要是落实政策。当前要实行国务院多部门联合出台的一系列促进学生健康的政策,已经基本形成了国家青少年健康促进的政策体系,下一步主要是围绕政策的落实,有针对性的问题导向、目标引领和需求驱动,来解决问题、增强体质。
这个政策体系大家可能比较熟悉了,有三个部分。第一,综合性加强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文件,就是今年8月份印发的,王司长已经提到江南体育官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第二,有两个纲要,就是两个学段的学校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一个是高等学校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一个是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把当前学生体质问题、健康关键指标,以及推进健康的具体措施,在里面都有明确指出。
第三,三个专项健康促进行动,一个专项是国务院15部门今年印发的《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工作方案》,里面有8项具体举措,每个举措都是问题导向,控制近视率的发生和进一步增长。第二个专项是2020年国务院6部门印发的《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控实施方案》,该方案有具体实质性操作、针对性措施,落实好这项方案,是把肥胖问题在新阶段解决好的一个总体政策设计。第三个专项是教育部4月份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
一个《意见》、两个《纲要》、三个专项行动,希望把青少年体质健康比较突出的视力、肥胖、耐力、速度等基本健康指标下降的问题得到有针对性的解决。
当然,要解决这些问题,可能还需要各方一起努力。第一是转变观念,要树远见、防近视。孩子是未来,要给他们光明的未来。第二是用好政策组合,现在政策出的不少,关键把政策组合好。特别是今年以来教育部印发的五项管理文件,就是青少年健康,包括手机时间要减少、作业总量要适当、睡眠充足、营养合理等。要把健康促进的政策组合用好,是下一步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抓手。
第三是加强考核,特别是关于近视防控。按照国务院的授权,教育部等四部门面向各省级人民政府履职尽责防控近视,进行分年度考核、逐省考核、逐年考核,把近视防控的总体方案,还有《光明行动》的八项措施落实落地落到位。第四是通过各项措施,真正让孩子的行为发生转变。让他们了解健康知识,掌握健康管理技能,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最终政策的落实,要在孩子的行为转变上见分晓。所以我们加强健康教育,一个重要的关键点,就是通过课程、活动以及各种方案,让孩子真正地把自己作为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积极行动起来,把各项措施的落实在孩子体质增强和行为转变上见成果。我作这个补充,谢谢大家。
科技日报:尽管我们一直强调“五育并举”,但是近年来重视智育、忽视体育锻炼的问题一直存在。前段时间教育部的新闻发布会上也指出,在五项管理的实地督查当中,体育课课时被挤占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特别是初三、高三毕业年级。所以还是想问一下怎么样确保中小学各年级都能够开足开好体育课,保证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谢谢。
郝风林: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为了确保中小学生各年级能够开足开齐体育课,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做了以下工作。
第一,从顶层设计上,突出刚性要求。2020年10月,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里面规定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每天要开设一节体育课,着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教育部认真贯彻落实《意见》精神,于2021年4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课程。
中小学校要严格落实国家规定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刚性要求,小学1-2年级是每周四课时,3-6年级和初中是每周三课时,高中每周二课时。有条件的学校每天开设一节体育课,确保不以任何理由挤占体育与健康课程和学生的校园体育活动。2021年6月,教育部又印发了《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聚焦“教会、勤练、常赛”要求,提出在基本保障现有体育课时的基础上,鼓励中小学各学段根据学校实际,适当增加每周体育课时。义务教育阶段可以每天一节体育课,高中阶段保障每周三节体育课以上。
第二,强化督导检查,压实工作责任。充分发挥教育督导的监督保障作用,印发了《中小学校体育工作督导评估办法》,将开足开齐体育健康课程作为重要内容,加大督政督学力度,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三年下降的地区和学校,在教育工作评估中实行“一票否决”。这个力度还是比较大的。2021年6月,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将“五项管理”作为年度督导的“一号工程”,组织督导检查组对各地的落实情况进行了实地督导,这在全社会引起很大的反响。总体上看,在体质管理方面,全国多数学校能够按规定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课程。
比如江西省建立了体育与健康课程上网晒课表制度,并公开接受家长和社会监督。重庆市建立了学生体质健康综合素质信息平台实施监测。同时,北京、上海、山东出台贯彻《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文件,提出在义务教育阶段或基础教育阶段,每天一节体育课的要求。深圳市从今年开始也在坪山区开展义务教育阶段每天一节体育课的试验工作。省市也有很多好的经验,做了大量工作,我们也在不断收集汇总。各地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工作高度重视,强力推动各项要求的不断落实。
第三,统筹整合资源,“家校社”协同育人。为了落实“着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的要求,教育部积极推动建立完善有利于学生能力终身化的“家校社”协同育人联动机制,指导各地大力推动教育、体育行政部门和其他公共服务部门的合作,促进更多的公共体育机构和设施向学生和学校免费或优惠开放。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为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有利条件。越来越多的地区和学校综合利用公共体育设施,将开展体育活动作为解决中小学课后“三点半”问题的有效途径和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重要载体。同时,通过布置体育家庭作业,促进学生节假日参加体育锻炼、校外体育竞赛和社区青少年体育服务等活动,建立完善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激励机制。谢谢。
与法制时报记者:任何一项调研的数据都特别重要,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五年开展一次,调研得出的数据和结论非常重要。请问在此次调研的具体组织实施过程中,如何确保数据的精准有效?谢谢。
马军:谢谢记者的提问。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是教育、体育、卫生等行政管理中的重要的基础性工作。通过调研,能够及时、动态、全面、科学地掌握学生体质健康的状况,以及变化趋势,对提高学生体质与健康水平、提高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科学化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数据的准确性非常重要。北京大学作为此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的具体执行单位,在调研的过程中,我们实施坚持延续性、科学性、有效性和精准性相统一,确保第八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精准有效,具体情况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历史的延续性。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是从1985年开始,调研的内容包括形态指标、机能、素质和健康四个方面。1987年国务院就批准建立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制度,确定每五年调研一次。调研工作由国务院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牵头,会同相关部门组织实施,2019年实施的第八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在延续以往调研方案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主要健康问题和需求,增加调研对象,调整体检和检测项目。
第二,设计科学性。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从样本构成和调研内容等方面,确保了调研设计的科学性。样本构成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原则,首先是在每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确定经济发展相对好、中、差三个片(“片”即地市),然后在每片选取生活水平和体育锻炼中等的学校作为调研点校,再在每个调研点校以年级分层,以教学班级为单位随机整群抽样,抽到的所有学生构成调研样本,具有很好的人群代表性。
调研内容包括检测项目和问卷调查。调研内容确定主要依据四个原则:一是根据体质的基本概念所包含的形态、机能、素质等方面选择最具有代表性且易于掌握、操作的指标。二是根据学生中最常见的几种疾病确定健康指标。三是兼顾国际共识及与其他国家学生体质测试指标的可比性。四是根据学生主要的健康问题及其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确定问卷调查的指标和内容。
第三,组织有效性。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工作自开展以来形成了系统的组织协调和质量控制机制,确保这项大规模的调研工作顺利有序开展。一是加强领导,协调推进。本次调研由教育部牵头并统筹,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等相关部门建立专门的协调小组,指导和协调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工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参照国家规制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负责组织检测队,开展本地调研工作。二是专家把关,科学实施。教育部聘请体育、卫生领域专家组成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组,在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成立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监测中心,科学把关调研工作的研究方案设计、检测人员培训、现场质量监控、数据验收整理、结果分析研究等重点环节。
三是严格培训,统一方案。2019年调研开始前,教育部组织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组专家编制了《2019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工作实施方案》,举办了国家级的培训班,各省(区、市)均开展了省级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调研的组织管理、检测方法、质量控制和数据录入等等,各省(区、市)按照《2019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统一组织检测队,统一检测方法,统一检测仪器,开展本地区检测工作。检测队在历次调研检测队伍基础上,依托现有的体育、卫生专业机构组建,检测人员由体育、卫生专业人员组成,新补充的检测人员必须接受培训并考核合格以后才能够上岗。
四是现场复测,严格质控。调研的数据采集实施严格的质量控制,按照检查验收细则,每天随机抽取3%的样本进行现场复测;数据采用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编制的软件进行录制,并在录入环节进行初步的逻辑检验,保证采集数据真实可靠。
第四,数据精准性。2019年调研数据收集完成以后,首先我们对数据进行进一步的逻辑检验,确定数据无误后,采用适宜的统计方法,对所有数据进行了分性别、分年龄、分地区等分层统计分析,对检测指标和问卷指标进行了关联分析。统计中涉及到的指标定义均采用权威公认的标准,比如年龄的判定采用检测日期减去出生日期所得到的实足年龄,营养不良的判定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比如儿童学龄、学龄儿童青少年营养不良筛查标准WS/T456-2014《学龄儿童青少年营养不良筛查》,超重和肥胖的判定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T586-2018《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筛查》。通过分析本次调研数据,更加深入地认识全国大中小学生体质与健康状况、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原因、现有政策实施的效果、今后政策关注的方向,为精准干预学生体质与健康提供了科学的依据。谢谢。
中国教育报记者:近期开学了江南体育官网,广大家长在送孩子去学校的同时,也很关注孩子在校的饮食安全和健康问题。所以请问教育部近期关于学校食品安全和健康工作有哪些部署?谢谢。
刘培俊:感谢媒体朋友关心。开学之初,孩子进校能不能吃得安全、吃得健康、吃得有营养,这个问题非常好。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特别是青少年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心理发展和积蓄营养的关键时期,校园食品安全更加重要,不仅要谨防病从口入,而且还要吃得营养。
今年教育部关于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工作,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了管理力度,确保青少年学生特别是今年秋季开始孩子进校园吃得健康、吃得卫生、吃得有营养,切实加强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问题。
刚才王司长在发布政策的时候,谈到关于加强和改进学校卫生工作与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作出了明确的部署,就校园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作出明确规定。《意见》里有五项基本制度、七项专项计划,都跟营养、食品安全密切相关。特别是今年暑期以来,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密集出台一系列文件,进一步加强校园食品安全卫生与营养健康的管理工作,以严而又严的标准,以实而又实的举措,以细而又细的管理,确保校园食品安全和孩子营养健康。
8月份采取了三个专项行动:第一个专项行动,今年8月13日,教育部牵头联合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关于加强学校食堂卫生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这个行动的聚焦点是学校食堂管理与营养健康。《通知》明确要求,加强学校的食堂管理,各地和学校保障食材安全,严格管控采购、进货查验、存储和加工制作等环节,加强冷链食品安全管理,保障食品可追溯。《通知》特别强调,要确保学生的营养健康。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人员的配备、学生餐营养健康烹调方式和留样时间等要求,都要符合相关文件的规定。同时,对食堂的卫生、垃圾管理、垃圾分类,以及食堂从业人员健康状况监测等都提出了明确要求。
第二个专项行动,聚焦学校的食品安全与饮食卫生。今年8月30日,市场监管总局牵头,联合教育部、国家卫健委、印发了关于统筹做好新冠疫情防控和秋季学校食品安全工作的通知,在这个《通知》里,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也是针对今年秋季季节性的特殊情况,多部门联合印发文件,明确要求统筹部署疫情防控和秋季学校食品安全工作,深入开展校园食品安全守护行动,严防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强调要强化食品安全管理,消除食品安全的风险隐患。
在开学前,全面开展自查。同时,结合今年的特殊情况,要求发生洪涝灾害地区的校外供餐单位和学校食堂不得使用洪水浸泡过的食品原料来加工食品等。集中部署各地教育部门要落实《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加强学校食堂等场所的安全管理。同时,对于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以及校外供餐单位的各项行为也提出了明确要求。
第三个专项行动,聚焦疫情期间的食品管理问题。今年8月23日,教育部联合国家卫健委印发《高等学校、中小学以及托幼机构疫情防控技术方案》,这个《技术方案》是在以前第三版基础上,修订更新为第四版,第四版是升级版,针对病毒变异情况以及防控的新要求,特别是在升级版里,对于学校的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再次提出了升级管理规定,要求更加严格、更加细化。
在《技术方案》里,高等学校的技术方案强调,开学前要完成校园的环境整治,加强对冰鲜冷链物流的监控和管理,确保饮水安全等。开学后,要加强食堂的卫生管理,建立就餐清洁消毒等食堂卫生的管理台账,加强食材的采购、存储、加工以及销售等各环节的卫生安全。同时,中小学和托幼机构的疫情防控技术方案也更加细化严格,对食品安全提出具体的要求。中小学技术方案强调开学后要保障食品安全,加强对食材尤其是冷链食品的采购、存储、加工等环节的安全管理,保证食品等原材料来源可溯。托幼机构的技术方案也强调开园后要确保幼儿膳食营养卫生、严控进货渠道、加强饮食饮水卫生管理。可以说,分学段、分类型,从不同年龄段孩子的情况、不同学校的实际出发,都制定了明确严格的食品安全卫生管理,以及营养健康的管理规定,确保校园食品安全,确保学生健康。谢谢大家。
续梅:好,感谢各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和嘉宾的回答。学生的健康关系千家万户,也关系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希望学校、社会、家庭能够携起手来,包括我们媒体继续加强宣传,我们共同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就开到这里,下周我们将继续举行金秋系列新闻发布会,也欢迎记者朋友们继续参加。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