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体育官方网站中国体育未来发展趋势盘点

  江南体育新闻资讯     |      2024-04-15 04:25

  江南体育官方网站中国体育未来发展趋势盘点,体育产业驶入了快车道。近年来。2016年国家体育总局发布《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指出,到2020年中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要超过3万亿,从业人员数超过600万人,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1.0%,体育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超过30%。国家统计局与国家体育总局今年1月公布了《2017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与增加值数据公告》。公告显示,2017年,体育产业总规模为2.2万亿元,增加值7811亿元,分别增长15.7%和20.6%,超出GDP增速不少。竞赛表演业、健身休闲业、场馆服务业、体育中介业、体育培训业、体育传媒业、体育用品业和体育彩票作为发展的重点行业。

  在《旅游产业“十三五”规划》、《关于大力发展体育旅游的指导意见》等政策中还对体育产业的落地载体作出了具体规划,包括体育产业示范基地、体育旅游目的地、体育旅游示范基地等等,而这些都与体育小镇有着天然的契合,也是体育特色小镇的建设要点:体育小镇作为体育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既能够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又可以满足消费方式从实物型向参与型和观赏型扩展的需求,既是产业聚集区,又是消费聚集区。未来,体育小镇将快速发展,数量持续增长。小镇的类型也将更多样,其中冰雪小镇更是在第24届冬奥会的背景下得到快速发展。第24届冬奥会将于2022年在北京举行,即将到来的冬奥会带动了周边城市冰雪产业的发展,不少城市借此大力发展冰雪小镇。预计,到2020年,我国培育的1000个特色小镇中体育小镇的建设数量将在100-150个之间江南体育官方网站,预计到2020年我国体育小镇的投资额将在5000-9000亿元之间。

  1、PPP合作模式将呈上升趋势。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为基本特征的PPP融资模式,能够有效地综合使用财政资金和社会资本,弥补特色小镇资金缺口,丰富资金来源。由于 PPP 模式下,特色小镇建设所需的资金是以项目公司为主体进行融资的,因此不会增加政府部门的负债。当特色小镇的项目完工,社会资本参与特色小镇的经营,承担相应风险。这样政府和社会资本可以发挥自身优势在项目的不同阶段管控相应风险,降低和分散风险,提高特色小镇建设的效率。

  2、践行跨界、融合、共享发展理念是趋势。特色小镇力求一、二、三产业的高度融合,追求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保持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实现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特色小镇在确保核心产业“特”的同时,必须进行多产业跨界融合才能确保小镇产业链的内生活力。一个完整的特色小镇生态系统,通常分为核心产业、衍生产业和配套产业三个层级,由内而外实现共荣共生共享。

  3、优势的产业资源和运营战略成为核心。没有足够的资本支撑、没有优势的产业资源、没有产业招商及运营的能力,要想参与特色小镇的开发几乎是不可能的,即使获得开发机会也是一种无畏的冒险。在目前宏观政策背景下,带着传统房产开发思维力求通过住宅去化回笼资金来反哺产业初期运营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如果没有清晰和长远的产业规划和战略发展思路,这样的小镇将不具备可持续发展潜力更无特色可言。只有牢牢把握特色小镇的核心是产业,开发的核心是产业运营,运营的效益是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等综合效益的结合,方可在业内树立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如果依然坚持用地产的开发逻辑来运作特色小镇,没有从根本上去建立产业运营的发展战略,没有足够的资本为未来产业运营做支撑,这部分开发商将不得不提前退场。

  在互联网的浪潮下,移动互联网已渗入到生活中各个方面。在体育行业内,身在供需两端的体育行业者,更多的关注线上与线下的融合发展。科技与体育场馆的结合,让未来的大众体育场馆实现现代化场景,如信息化、智能化、数据化。

  对于大型体育场馆,需要如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售验票系统、智能化集成系统、公共广播系统、通讯系统、信息网络系统、会议系统、信息导引及发布系统等等,相对较复杂。

  但对于全民健身的的大众场馆而言,便捷、优质、综合性的服务才是其信息化的服务点。首先是Wi-Fi无线网络的建设,是大众体育场馆信息化服务的前提与关键。无线网络的接入,为用户提供快速的网络速度,将场馆的所有人、比赛、终端、屏幕联接起来,并通过网络与应用的深层次耦合,为观众提供非常享受的观赛体验,而场馆和赞助商能够通过全联接的数字平台进行更有效果的运营。

  另一方面线下场馆运营者可通过网络技术获取终端的位置,顾客到达预设地点后,其移动APP可收到此场馆相关营销信息的推送,包括优惠活动、展馆服务、赛事预报等等。

  科技的发展,是大众体育场馆面向未来、发展现代化场景的有力支柱键。移动互联网时代,智能手机、VR/AR设备的兴起,将打通产业链接中各个环节。近来VR/AR相当火爆,在WMC2016上相关设备非常抢眼,而VR技术与设备是未来直播体育赛事、互动的主要方式之一。赛事方可通过相关平台,向所有有需求的观众提供内容丰富的视频。另外,线育场馆的人工智能服务、计时系统、智能灯光系统、监控系统等不断完善。

  数据化是在信息化、智能化的基础上提供的更高端服务之一。除前文提到的在信息化方面上,可以利于商业Wi-Fi分析后,进行精准营销,识别出用户的线上和线下行为喜好,并根据喜好进行分类,为后续的商业广告活动提供精准输入。

  另一方面,对于未来大众场馆,健康是其主要的关注点。场馆运营商可通过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分析得出用户健康报告,对用户进行健康指导,增加用户对场馆的粘性。

  我国的房车与营地发展并没有紧密的联系,甚至在房车势微的情况下,营地依旧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发展和迭代。国内营地从单纯的住宿属性到不断融入文化、娱乐元素,其内容规划似乎已经摸索出最符合自身发展的道路。不可否认,在“营地+”的模式下,营地内容的多样性甚至超过了房车露营行业发达的国家。

  体旅融合作为推进体育与旅游双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突破点,近年来一直备受关注。“营地+赛事”是践行体旅融合的非常成熟的跨界模式,以阿拉善英雄会为蓝本,越来越多的赛事文化被嵌入到露营地内,并逐渐形成了常态化存在模式。在经过市场的检验后,这些基于体育赛事打造的复合型营地得到了良好的市场反馈,营地与消费者产生了更多的互动,从而促进旅游消费的产生。

  据预测,2020年国内营地总数将超过2000家,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压力下,会对营地的差异化经营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新建营地应在内容设计上结合体验经济,把创新作为导向,不管是对针对大众还是小众的喜欢投入,都应在产品业态、体验玩法、场景设计与运营模式等方面拓展视野,并最终在真正意义上赋予“营地+”更多的可能性。

  1、电竞行业准则的制定与执行。随着电子竞技的普及,对于规则的需求变得愈发明显,只有规则才能够为整个行业提供稳定性。要完善管理机制,搭建通畅透明的监督路径;加强相关管理办法等才能让电竞行业持续发展。

  2、移动电竞将占据重要位置。未来移动电竞仍将作为主要增长引擎带动中国电竞市场发展,成为最大的电竞市场内细分市场。

  3、提升电竞赛事办赛质量。赛事质量是影响行业发展最核心的部分。电竞比赛的举办需要更注重电竞的专业氛围来提升赛事举办质量。

  1、市场化运作的必然性。首先,这是由体育赛事的市场特性决定的。体育赛事作为一种具有观赏价值的服务产品,拥有巨大的无形资产和极高的商业媒介价值,可作为一种商品进入市场领域。其次,体育赛事运作市场化是由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因素决定的一种制度创新。从供给层面上看,对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的重新认识、西方发达国家体育赛事运作市场化的成功经验等,都为我国体育赛事运作市场化制度创新提供了强大的供给意愿和能力。从需求层面上看,市场对体育赛事的强烈需求使体育赛事市场化运作后盈利的空间和可能越来越大。随着制度环境的变化,国内外民营的大型体育经纪公司成长为一个拥有强大实力的新的利益集团,将成为这一制度创新的需求主体。基于以上两点,我国体育赛事运作市场化将成为必然趋势。

  2、市场化运作的渐进性与多样性。我国体育赛事的运作经历了一个从政府包办运作赛事到政府主导、市场运作赛事,再到政府参与、市场运作赛事的渐进过程。在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模式阶段,政府运用行政管理手段对资源进行控制和分配,而在政府参与、市场运作模式阶段,政府则更多地运用法律法规来进行规制。然而,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型之时,政府的行政控制能力较强、法治化能力较弱。在这种情况下,企图完全依靠正规的法规管理体育赛事是不现实的。因此,在我国现有条件下,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和政府参与、市场运作这两种市场化程度不同的赛事运作模式将会共同存在。同时,在这两种模式下,体育赛事市场化运作的具体方式也会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

  3、市场化运作的不平衡性。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体育赛事产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指出,由于现阶段不同性质、不同级别的体育赛事在市场发育程度上相差比较大,从而导致了我国体育赛事运作市场化的不平衡性的特征。从影响我国体育赛事运作市场化的供给与需求因素来看,一些商业性的、国际知名的体育赛事备受国内外观众的期待,并且很多企业也都希望能够通过赞助这些知名赛事提升自身的品牌形象、扩大影响,因此,这些赛事市场化运作的盈利可能性很大,体育赛事运作市场化的程度就越高。反之,对于一些国家计划内的体育赛事,以及一些级别不高,不能吸引观众眼球的体育赛事,其市场化运作的盈利空间就相对较小,因此,这些体育赛事运作市场化的程度就较低。

  幼儿阶段是儿童身体发育和智能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良好的幼儿体育教育将有助于儿童的运动和认知发育以及终身健康。幼儿体育与青少年体育、大学体育、青年体育、老年体育等共同构成了人的终身体育。幼儿体育是针对幼儿身体开展的体育教育活动,其目的是增强幼儿体质、提高幼儿健康水平、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未来,随着我国人口“人口红利”减弱,我国人口战略也将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通过提高人口素质来推进综合国力的提升。随着“健康儿童计划”计划的逐步落实,幼儿体育发展的制度和产业环境将会越来越完善。

  常言道“三岁看小,七岁看老”,幼儿时期是儿童身体、智能、心理发育最为关键的时期,而良好的幼儿体育教育正是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在素质教育和全民健康的大背景下,幼儿体育的发展逐渐成为共识,越来越受到重视。幼儿体育,已经从单纯的教育、体质,转变成为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未来幼儿体育游戏、幼儿体育运动必将常态化发展。

  总体上,普惠性资源依然不足,公办园少、民办园贵的问题在许多地区还比较突出,幼儿园运行保障和教师队伍等体制机制建设相对滞后。幼儿园的数量、以及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不能满足幼儿体育市场需求,这部分溢出自然会分散到培训机构、社会其他资源载体上。特别是对于0-3岁的儿童,对于经济宽裕而幼儿体育知识缺乏的家长来说,选择专业而安全的早教机构成为上策。未来,社区、家庭在幼儿体育环境营造方面也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学校、社区、家庭、社会将形成良好的互动,共同推动幼儿体育良性发展。

  幼儿体育与医疗、保健、营养、体质测试等相结合,将会通过科技应用、资源共享、服务整合形成新的产品内容和服务模式。同时,通过互联网的应用,市场上将会涌现出一批体验性强、个性化的特色产品,既包括针对幼儿家长的幼儿体育产品,如早教指导课、幼儿体育题材的娱乐节目等,也包括针对幼儿本身制定的幼儿体育游戏、定务产品等,体育营地、亲子营地、体育研学等也将成为产业融合的热点方向。

  随着幼儿体育政策的逐步推进,幼儿体育市场的不断开放,幼儿体育消费市场将更加细分化、多元化、复杂化。

  1、加强全民健身运动的体育设施建设。要本着资源共享、充分利用的原则,在全民健身场馆和设施方面扩大增量、盘活存量,加强社区公共体育、健身器材的管理与维护;将体育设施纳入城市老旧社区改扩建和新建小区建设规划;进一步加快公共体育设施尤其是学校体育场所的开放步伐;采用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的办法,统筹、利用好现有的体育设施、环境设施和旅游设施,建立共享共用机制,缓解当前健身设施不足的矛盾。

  2、更新观念,增强全民健身意识。科学的健身意识才能有效的进行健身、锻炼,培养全民健身意识应根据全民健身战略的要求,充分利用共享经济这个平台,加强宣传指导,实现资源知识的共享。从而增强全民健身意识,提高对健身的认识水平。

  3、重视和保障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重视和保障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薪酬,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指导工作能动性,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专业化水平是提高全民健身路径使用水平的重要一环。

  在政策支持、冬奥会契机、冬奥备战新阶段、冰雪旅游逐渐融入全域旅游、5G引领新信息技术等利好背景及趋势下,国内冰雪产业发展已展现出了一个新面貌。去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竞赛表演产业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引导扶持业余精品赛事,积极培育冰雪体育赛事。但是冰雪赛事仍旧存在一些瓶颈和短板,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绝大多数冰雪赛事的成长。一方面,有效供给还不充分,体育赛事经营管理水平普遍不是很高,对大众体育消费需求和体育市场的把握不准。从调查情况看,体育竞赛表演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普遍不是很强,对研发投入力度也不大,品牌附加值也比较低,总体还缺乏具有世界著名品牌赛事的引领。二是冰雪运动消费还没有成为普通民众生活性消费的必要组成部分,冰雪运动距离“生活常态化”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冰上运动业余训练正在度过“垦荒期”,“精耕细作”的时代正在到来江南体育官方网站,国内主流滑冰俱乐部开始重视将运动科技产品运用到青少年运动员的业余训练中,这是冰场实现商业化运营的必由之路。从美国发展阶段来看,我国现阶段和其六七十年代的状况类似,正处于快速发展期,这种时期预计将持续15-20年。

  国民的健康素养在不断提升,对健身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很多智能健身硬件的进入,整个行业确实在往量化健身效果方向发展,也给用户带来更多极致的体验。如今人们工作压力大,需要寻找方式释放自己的压力,健身就成了不错的选择,所以就目前来看,健身行业的自然市场是巨大的,无论是想要开设健身房的从业者,还是智能设备的提供者,目前市场就是一个风口。

  科技的发展就是给人们带来方便,也带来极致的体验,如今市场上的智能硬件如心率系统、智能门禁、智能橱柜已然是传统健身房的选择之道,除此之外引进健身房管理系统,让传统健身房向智能化转型,才是现在健身房的立身之道。

  坦率地说,很多健身房从业者是不知道怎样做健身房营销活动的,目前很多健身房的拉新方式,依然停留在发传单这样的高成本低回报的方式上,耗费了较高的人力成本,却不见得能够获得有效信息。健身房做线上线下的活动都需要数据的支撑,只有了解了用户的需求,做的活动才有效。根据很多俱乐部反馈情况看,线上活动已经成为一种趋势,通过线上营销的方式来披露更多的信息,如今新开的各种健身俱乐部,更是高度依赖线、

  市场需求蓝海 市场竞争红海会籍费年费下降,私教一对一课程客户体验差,商业模式在房租和人力成本高压下越来越难维持,诸多因素使得传统健身房陷入竞争红海。而预售会员制这一传统商业模式更使得健身房多数重销售轻运营,而这更令该市场陷入口碑困境恶性循环。

  智能化、微型化健身房,满足了用户“碎片化”健身的需求,提高了“人效”和“坪效”。互联网+健身的新兴智能健身模式为健身爱好者提供了更低门槛、更便捷的新选择。互联网健身房在新零售和跨界消费趋势呈现更多业态,将是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场景化、智能化、便利化和健康管理化,成为全球健身房的新走向。在人、货、场重构的商业时代,健身房也必将迎来新场景再造,以智能化、便利化和健康管理化为特点的新场景模式健身房正呈现蓬勃的发展。

  社交需求本来是一种群体间互动交往、思想碰撞和价值交换的精神和行为需求,只是不同运动特点引发的需求大小,强度有所不同。例如,群体性运动强于个体性运动,竞技、对抗性运动强于个验性运动,媒体性运动强于体验性运动。但是,在亚健康时代,大众对健康的追求逐渐成为了一种社会文化,体育社交也在此基础上进行,这个运动大潮中涌现出一大批赶时髦的运动社交用户,社交运动概念兴起并流行起来,朋友圈晒运动的比比皆是。

  事实上,现在的运动社交,已经脱离了社交需求本身而简单的变成一种时髦和潮流。同时,潮流是快速衰退的,解决不了长期社交动力问题。用户的活跃度必定也会呈现快速衰退迹象。本质上,流量可以等于用户,但不等于有效用户,在体育运动社交这里表现尤为明显江南体育官方网站,因为坚持运动,对很多都市白领来说,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由此,以社交为目的,恰恰达不到建立社交圈的目的,而稳定的社交圈子又是粘住客户、实现持续盈利的必要条件。统计数据显示,运动社交软件应用上对社交功能的需求不到30%,对其中的各具体社交功能的使用率则更低。聊天互动、晒排行、晒里程等分享行为最常见,占比为 38.3%,约人和约场地的使用率仅为 15.4%和16.0%。原因就是以社交为目的引入的大量伪需求用户运动需求较低,只是图个时髦,而晒排行、晒里程等这些时髦动机是短暂且不可持续的。

  社交需求的强弱、运动气质、社交环境等均会影响和决定社交需求维系的周期长短,孤独的慢跑、健身与喧闹的广场舞就反应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运动社交特性。而各大运动社交产品主打的用户分享,靠的是满足用户在自身生活圈子里的认同感,也可以说是某种程度上的虚荣心。从俘获用户的角度,这是运动社交产品的一种必须,但要长久维系用户,这可能远远不够。真正坚持运动的用户,是不需要依靠所谓“认同感”参与运动,就像大多数人不需要依靠心灵鸡汤生活和工作一样。认同感只存在于初步接触慢跑、健身等个人化运动的人群,因为“孤独”的运动特点,在早期更需要被认同,但让用户可以持续下去,一定是一份对健康和身型的毅力和执着。

  社交运动也是由诸如马球、网球、高尔夫、赛艇、F1赛车等高端运动所组成,但随着运动平民化,社交方式,交互方式的多样性、社会化媒体的极度丰富,大众体验性的运动,比如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甚至广场健身等开始普及。而运动社交也跟随这种普及开始推而广之,在广度上、形式上都开始扩展,以往线下面对面的运动社交形式也逐渐被科技进步推往线上。

  1、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2012-2016年我国体育行业产值和增加值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8.94%和19.87%,增长十分迅速。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引导下,预计到2020年我国体育产业总产值能顺利实现突破3万亿的目标,到2022年体育产业规模将进一步超过3.5万亿,增加值也将达1.14万亿。

  2、体育消费进一步升级。目前我国人均体育消费仅为发达国家的十分之一,潜力巨大。体育消费需求从传统的体育制造用品初次消费转向娱乐性消费、观赏性消费;消费者对于新型体育运动的消费需求增强,如马拉松、竞技体育、雪上运动、户外运动等。

  3、“体育+”产业快速融合。体育产业将与“互联网+”、“AL+”“物联网”快速融合,以全民健身、体育产业等为基本架构,整合教育、医疗、金融、旅游、文化等“体育+”资源,构建一种全新、高级的体育生态系统。

  4、产业投融资:活跃度下降,单笔融资持续提升。2018年第一季和第二季国内体育产业发生投资事件48和45起, 同比分别下滑12.73%和 6.25%,产业的投资活跃度呈现持续下滑的趋势。但与之相对应的是体育产业投融单笔金额正在持续提升:2016、2017和2018年上半年产业单笔融资金额分别为0.64亿、0.45亿和0.94亿人民币,亿级以上融资事件呈现出翻倍增长的趋势,百万级及以下的融资事件持续下滑, 产业内的投资会更加集中于优势项目的趋势十分明显。

  5、产业政策开始转向细分化。我国体育产业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目前产业发展的最大驱动力在于国家顶层政策的强力助推。2014年后以国务院以及足改领导小组为代表的国家顶层不断对体育产业连续推出多项重要改革政策,2017年后体育产业的相关政策瞄准更加细分和专业的领域,显示出产业已经逐步进入精细化发展阶段。

  国内体育产业一段时间仍将处于持续培育期,但产业空间大、发展韧劲强的特点将持续显现,产业的投资逻辑有以下四点:1、赛事依然是产业的核心内容; 2、线下端价值被产业重新认可,但需要长时间培育;3、综合服务商和垂直细分平台是融资发展方向;4、体育+的经营业态更加丰富。

  按年增长率算,体育产业潜力为13484 亿元。近五年全球体育产业增长速度为20%,国家《体育产业“十二五”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体育产业年增长率为15% ,2006 — 2008 年平均增长率为19.5% 。到2020 年,如果国家重视体育产业发展,体育产业年增长率有望达到20%,按此速度测算,在2012 年体育产业增加值3136 亿元的基础上,2020 年体育产业增加值将达到13484 亿元。

  按人均体育消费水平算,潜力为12600 亿元。按2020 年中国人均收入比2010 年翻一番的目标,按当前一些中高收入国家、中国中高收入人群人均体育消费占个人支出3% 测算,到2020 年,中国群众体育消费将达到12600 亿元,加上竞争体育的产值,体育产业潜力也将达到15000 亿元。

  按人均GDP 比较算,潜力为16276 亿元。2017 年,中国人均GDP 为8836 美元,美国为60014.9 美元,中国人均GDP 为美国的14.7% 。2015 年,美国体育产业产值达4984 亿美元,人均体育产业产值为1544.2 美元, 中国的体育产业产值为2701.8 亿美元,人均产业产值为192.2 美元。到2020 年,中国人均体育消费从相当于美国的2.7% ,提高到相当于美国14%的水平,中国体育产业产值将增加5.19 倍,达到16276 亿元。